世尊去世,二千馀年,到此尊慈,恰五十代。
渠以壁上安灯盏,雨前置酒台。
闷来打三碗,何处得愁来。
颂清净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堕地狱,佛法兴衰可见也。
世尊去世,二千馀年,到此尊慈,恰五十代。
渠以壁上安灯盏,雨前置酒台。
闷来打三碗,何处得愁来。
颂清净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堕地狱,佛法兴衰可见也。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宗元对中国佛教史上大慧和尚的赞颂。诗中提到世尊去世两千多年后,大慧和尚作为第五十代尊者,他的修行方式独特而深具智慧。他将灯盏安置在墙壁上,雨天时则设酒台,看似闲适的生活态度中寓含禅意。诗人通过“闷来打三碗,何处得愁来”这两句,描绘出大慧和尚面对生活琐事时的洒脱和超脱,没有世俗烦恼。
接着,诗人借大慧和尚的例子,阐述佛法中的两个重要观念:清净行者即使不追求涅槃(佛教的最高境界),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净;破戒的比丘(违反戒律的僧人)并不意味着必然坠入地狱,强调了佛法中的宽容与包容。整首诗通过赞美大慧和尚的生活态度和佛法理念,展现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体现了宋代理性与禅意交融的诗风。
去天尺五韦邪杜,休疑旧梨花店。
蛛网纱窗,草迷幽径,破板红桥谁换。池莲向暖。
听一片蝉声,绿阴不断。
点水蜻蜓,飞来又去绕花满。
登山临水寄兴,叹茫茫千古,多少恩怨。
老树婆娑,回阑曲折,笔墨频挥虚馆。遥山在眼。
认南谷高峰,西南数遍。归骑匆匆,夕阳天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