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即事二首·其一》
《即事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葛胜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四月麦已熟,清寒久不禁。

林深来蜀魄,屋破绝燕禽。

幽屏儿仍出,贫居病更侵。

萧然北窗下,趺坐独求心。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时节,麦子成熟后,气候由温暖转为略带清寒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周围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首句“四月麦已熟”,点明时间与主要景象,麦子的成熟预示着收获季节的到来。接着,“清寒久不禁”则暗示了气温的变化,虽是初夏,但清寒之气并未完全消散,给人以凉爽而略带凉意的感觉。

“林深来蜀魄,屋破绝燕禽”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鸟儿在林间穿梭、在屋檐下筑巢的场景。蜀魄,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这里借指林中的鸟鸣声;燕禽,指的是燕子等鸟类。这两句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氛围。

“幽屏儿仍出,贫居病更侵”则转向了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幽屏,可能是指隐居或偏远的地方;儿仍出,可能是指孩子仍然外出玩耍;贫居,表明诗人生活的贫困;病更侵,说明身体状况不佳。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在物质和健康上的双重困扰。

最后,“萧然北窗下,趺坐独求心”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心态。萧然,形容环境的清冷或心境的孤寂;北窗下,可能象征着一个安静、思考的空间;趺坐,盘腿而坐,是一种静心的姿态;独求心,强调的是内心的寻求与平静。这句诗展现了诗人试图在孤独与清冷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生活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和的态度。

作者介绍

葛胜仲
朝代:宋   字:鲁卿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生辰:1072~1144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猜你喜欢

感怀二首·其二

行遍千山复万山,不应蜀道若为难。

数茎发向殊方白,一寸心从故国丹。

弓软臂无三斗力,杯深量欠十分宽。

粗豪到了非吾事,只盍家居度岁寒。

(0)

松溪庙

庙自何年立,门深昼不扃。

寒藤扶坏壁,秋草带疏棂。

溪接东西碧,山分远近青。

老巫逢客至,谩说有神灵。

(0)

小楼雨中

云浮江雨暗,独客苦淹留。

白发羞明镜,青山对小楼。

酒功书下下,心事付悠悠。

安得并州剪,从头剪断愁。

(0)

看弄潮回

弄罢江潮晚入城,红旗飐飐白旗轻。

不因会吃翻头浪,争得天街鼓乐迎。

(0)

春情四首·其一

楼头上马苦匆匆,百计相留无计从。

正好看花郎却去,江边春色为谁浓。

(0)

病中杂兴·其七

病损腰围减未休,二毛垂领飒先秋。

梦中那复化为蝶,林下不妨问斗牛。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