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临苍壁,高檐覆草菅。
我来乘白鹿,蹴踏万花间。
赤日避林幄,青芝抱竹关。
飞扬剑歌在,酩酊散秋颜。
亭子临苍壁,高檐覆草菅。
我来乘白鹿,蹴踏万花间。
赤日避林幄,青芝抱竹关。
飞扬剑歌在,酩酊散秋颜。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亭中聚会场景。诗人以“亭子临苍壁,高檐覆草菅”开篇,巧妙地将亭子置于自然之中,苍壁与高檐相映成趣,草菅覆盖的檐顶更添几分野趣。接着,“我来乘白鹿,蹴踏万花间”,诗人乘坐着白鹿,穿梭于繁花之间,画面充满了浪漫与自由的气息。
“赤日避林幄,青芝抱竹关”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夏日午后,阳光被茂密的树林遮挡,形成一片清凉的绿荫;而青色的芝草环绕着翠竹,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样的环境,为聚会增添了几分静谧与雅致。
最后,“飞扬剑歌在,酩酊散秋颜”,诗人通过飞扬的剑歌和酩酊的状态,展现了聚会的热烈与豪放。飞扬的剑歌象征着激情与活力,而酩酊则暗示了聚会的畅饮与欢愉,最终使得参与者的面容都洋溢着秋天般的成熟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亭中聚会的场景,还巧妙地融入了季节、自然与情感的变化,展现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它山堰,堰在四明之鄞县。
一条水出四明山,昼夜长流如白练。
连接大江通海水,咸潮直到深潭里。
淡水虽多无计停,半邑人民田种费。
大和中有王侯令,清优为官立民政。
昨因祈祷入山行,识得水源知利病。
棹舟直到溪岩畔,极目江山波澜漫。
略呼父老问来由,便设机谋造其堰。
迭石横铺两山嘴,截断咸潮积溪水。
灌溉民田万顷馀,此谓齐天功不毁。
民间日用自不知,年年丰稔因阿谁。
山边却立它神庙,不为长官兴一祠。
本是长官治此水,却将饮食祭閒鬼。
时人若解感此恩,年年祭拜王元炜。
山下花岩会,松间水积深。
晚荷交乱影,疏竹引轻阴。
云散千岩暮,风生万木吟。
循涯通妙理,步胜获幽寻。
望鸟知无迹,看猿欲学心。
浮荣指西景,微尚寄东岑。
待月开山合,闻钟出石林。
波文摇翠壁,蝉响续幽琴。
永日陪霜简,通宵听梵音。
机閒任情性,道胜等浮沉。
赏异方终古,佳游几度今。
自然轻执简,宁敢忘抽簪。
过见心皆妄,驱驰力未任。
从来谢公意,山水爱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