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七十二峰,飞雪一千馀丈。
晨昏说法琅琅,谁谓卢公已往。元不往,在这里。
优昙火里开,嗅著无香气。
洞庭七十二峰,飞雪一千馀丈。
晨昏说法琅琅,谁谓卢公已往。元不往,在这里。
优昙火里开,嗅著无香气。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绍昙的作品,以洞庭湖的自然景象和佛教禅理为背景,表达了对卢公(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卢姓高僧)的怀念以及对佛法永恒不灭的理解。"洞庭七十二峰,飞雪一千馀丈"描绘了洞庭湖壮丽的雪景,峰峦叠嶂,积雪深厚。"晨昏说法琅琅"象征着不论昼夜,佛法之声不断,卢公虽已离去,但他的教诲犹在。
"谁谓卢公已往"表达对卢公的追思,"元不往,在这里"则暗示佛法无边,卢公的精神并未离开,仍然存在于当下的佛法之中。"优昙火里开"引用佛教故事,优昙花千年一现,比喻佛法难得而珍贵,"嗅著无香气"则意味着真正的佛法无需外在形式,内在领悟即可感受到其深远的智慧和空灵的气息。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禅宗意象的结合,传达出对佛法的敬畏和对先贤精神的敬仰,体现了禅宗崇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
缘阴几日浓如幄,新声又喧嘉树。
避雀惊嘶,鸣条倦咽,响逐回风难住。斜阳几度。
说不尽齐宫,旧时凄楚。
唤起残妆,为他描上鬓边去。
吴园犹记往事,向嫩凉院落,曾听伊处。
暑雨灯昏,冰笺粉砑,谱入丝桐更苦。惊心时序。
怕转眼西风,一天寒露。石井铜铺,砌蛩相伴语。
药房深、邻娃学绣,綵绷杏轴初展。
横枝待补双栖乌,拈起翠针情倦。曾瞥见。
早避入、金鹅屏背藏娇面。雕镂架浅。
遮不住全身,画裙拖处,藕覆露猩点。
长廊静,花漏残阳一线。回阑十二行遍。
绯桃径窄无人过,芳意都含斜盼。罗袖茜。
怪双敛、低垂未易抬香腕。红蔷刺罥。
试说与云松,赚伊将手,扶起鬓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