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号树巅,游子惜秋晚。
听此怆心䰟,道长带孔缓。
青枫在江浔,白露横夕坂。
败荷起凉飔,衣之寒欲卷。
沉吟无徒杠,蹇卫驱独返。
晨风号树巅,游子惜秋晚。
听此怆心䰟,道长带孔缓。
青枫在江浔,白露横夕坂。
败荷起凉飔,衣之寒欲卷。
沉吟无徒杠,蹇卫驱独返。
这首诗名为《感秋十二首(其十)》,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通过晨风、青枫、白露、败荷等自然景物,以及游子的内心情感,营造出一种悲凉而深邃的氛围。
首句“晨风号树巅”,以晨风呼啸于树梢之上开篇,暗示着秋天的寒冷与萧瑟。接着,“游子惜秋晚”点明了诗的主题——游子对秋日的留恋与不舍。接下来的几句,“听此怆心魂,道长带孔缓”,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凉与游子内心的哀伤。
“青枫在江浔,白露横夕坂”,描绘了一幅江边枫叶与白露交织的画面,枫叶的红与白露的晶莹,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隐含了时光流逝的无奈。紧接着,“败荷起凉飔,衣之寒欲卷”,败荷随风摇曳,寒风凛冽,衣衫似乎都要被寒气卷走,形象地表现了秋日的寒冷与凄清。
最后,“沉吟无徒杠,蹇卫驱独返”,表达了游子在面对自然与内心的双重挑战时的孤独与无助,他只能独自返回,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感慨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游子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