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曾过九曲堤,雷塘官柳正萋迷。
飘来画角才江北,数去青楼是竹西。
极浦风惊闻马渡,重城镫暗失乌栖。
试看明月三分夜,犹有箫声杂鼓鼙。
春雨曾过九曲堤,雷塘官柳正萋迷。
飘来画角才江北,数去青楼是竹西。
极浦风惊闻马渡,重城镫暗失乌栖。
试看明月三分夜,犹有箫声杂鼓鼙。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雨后江南水乡的景色和夜晚的氛围。"春雨曾过九曲堤"写出了雨后的湿润与生机,"雷塘官柳正萋迷"则描绘了柳树在雨后显得格外葱郁迷人。接下来的两句通过"飘来画角才江北,数去青楼是竹西",展现了远处传来的笛声和近处的竹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意境。
"极浦风惊闻马渡,重城镫暗失乌栖"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微风吹过湖面,马蹄声在静谧中显得清晰,而城市的灯火昏暗,乌鸦归巢,更显夜晚的深沉。最后,诗人以"试看明月三分夜,犹有箫声杂鼓鼙"作结,点出虽然已是深夜,但仍有箫声与战鼓声交织,暗示着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或是对现实的某种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夜的景致,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出清秋时节的复杂心境。
野人强冠襟,任事多脱略。
官府逃喧卑,僧窗憩寂寞。
高情渺层云,逸兴发幽壑。
山色为谁来,秋光无处著。
颓红挂浮图,涨碧分略彴。
天共水相合,风催雨欲作。
渔歌散汀洲,春相隔篱落。
属玉破微茫,斜书洒寥廓。
幽欢殊未阑,归兴辄作恶。
后会定何时,期以辛丁约。
佛国沧桑,仙根陵谷,太息树犹如此。
摊书客去,题障诗传,都付洛阳残记。
龙蜕何年复生,溜雨皴痕,拿云腾势。
纵苍髯非古,也曾亲见,贞元朝士。
凭吊劫火迷茫,梵香零落,栖鹤仅留孤翠。
空王殿宇,故国风烟,谁省眄柯深意。
门外垂杨送春,分到新阴,炊羹堂里。
任行吟、庭静清涛,凄影夕阳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