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有名山,佛狸曾驻马。
饮马可渡江,天堑阻山下。
汤汤限南北,长江终古泻。
一朝王气终,隋师盈陈野。
美人传艳声,至竟亡陈社。
江上晋王冈,曾此受降者。
异代送青山,一井贻黄瓦。
抱膝张丽华,细腰同一把。
桃叶歌声哀,玉树歌声冶。
迎接过江来,桃根亦难舍。
一望瓜步空,谁将金粉写。
山水尚依依,无愁有泪洒。
隔江有名山,佛狸曾驻马。
饮马可渡江,天堑阻山下。
汤汤限南北,长江终古泻。
一朝王气终,隋师盈陈野。
美人传艳声,至竟亡陈社。
江上晋王冈,曾此受降者。
异代送青山,一井贻黄瓦。
抱膝张丽华,细腰同一把。
桃叶歌声哀,玉树歌声冶。
迎接过江来,桃根亦难舍。
一望瓜步空,谁将金粉写。
山水尚依依,无愁有泪洒。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洪繻所作,名为《龙潭路望隔江桃叶山》。诗中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隔江有名山,佛狸曾驻马”,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历史画面,暗示了此处曾是战场,留下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记忆。接着,“饮马可渡江,天堑阻山下”两句,既描绘了地理环境的险峻,又暗含了历史的转折点,即渡江作战的可能性与挑战。
“汤汤限南北,长江终古泻”则进一步强调了长江作为天然屏障的作用,同时也预示着历史的流动与变迁。接下来,“一朝王气终,隋师盈陈野”描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以及王朝更迭的必然性。
“美人传艳声,至竟亡陈社”通过“美人”的形象,反映了战争中人性的复杂与悲剧色彩,同时揭示了陈朝最终灭亡的命运。随后,“江上晋王冈,曾此受降者”提到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受降,象征着和平与和解的可能性。
“异代送青山,一井贻黄瓦”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青山依旧在,而朝代更迭,物是人非。“抱膝张丽华,细腰同一把”运用典故,讽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破坏。
“桃叶歌声哀,玉树歌声冶”通过音乐的描写,展现了不同情感的表达,桃叶的哀歌与玉树的冶音,分别代表了悲伤与欢乐,也寓意着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最后,“迎接过江来,桃根亦难舍”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不舍,即使时代变迁,人们对过去的记忆与情感依然难以割舍。“一望瓜步空,谁将金粉写”则抒发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过往辉煌不再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性复杂、自然美景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龙象销沈,人天惨淡,惊心此日湖山。
塔去经留,休论霸业如烟。
恒沙浩劫谁能算,叹寻常、金碗人閒。任流传。
片楮凄凉,梦想华鬘。
难忘化鹤重来地,认斜阳南墅,古路西关。
拾翠披榛,相逢总在鸥边。
飘零贝叶空王托,便销他、射虎残年。怕开编。
诉尽兴亡,画里啼鹃。
疏杨外。渐日暖、薄翠生新霭。
愔愔水曲尘香,还聚西园冠盖。
题襟郑重,留几个、贞元旧人在。
笑孤怀、负了东风,等閒难避吟债。
追念往迹登临,寻亭畔旧痕,藓薜犹带。
倦芍愁兰俱非昔,争怪我、看花意怠。
空斋对、清尊酒祓,又谁信、王城春似海。
只斜阳、恋著遥岑,怨蛾仍扫眉黛。
寒竹初裁芦叶秋,夜吹百花洲上楼。
千金纵有狐白裘,难买杜宽一艺优。
妙知音律能周锼,薛家小童安敢侔。
江空月白烂不收,冥搜罔象悲阳侯。
哀泉呜咽秦陇头,何年变曲为《凉州》。
神工太古开黄牛,惊浪出峡风飕飗。
落叶秋随渭水流,渭水有尽情无休。
绵绵又若茧绪抽,要眇宁以智力求。
须臾水激龙腾湫,熊罴夜咆魑魅愁。
劝君不用皓齿讴,侧耳听此消百忧。
宽也胡为淹此留,自合天上参鸣球。
飘然我欲归帝丘,仙人张乐烟雾浮。
苍龙为车挟翠虬,千秋万岁迟子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