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虚阁下烟波阔,升俊坊前草木香。
归去溪南春正好,不应萧索对松篁。
凌虚阁下烟波阔,升俊坊前草木香。
归去溪南春正好,不应萧索对松篁。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陈渊所作,名为《思安常兄》。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的情感。
首句“凌虚阁下烟波阔”,以“凌虚阁”为立足点,俯瞰广阔无垠的烟波湖面,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里的“烟波阔”不仅描绘了湖面的辽阔,也隐含着一种深邃和神秘感,仿佛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次句“升俊坊前草木香”,转而聚焦于地面,描绘了升俊坊前草木繁茂、香气扑鼻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直接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生活状态。
后两句“归去溪南春正好,不应萧索对松篁。”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诗人想象着在春意盎然的溪南,与友人相聚,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而不是在萧瑟的环境中独自面对松竹。这种对比鲜明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流露出对当前处境的些许不满或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出一幅既有自然美景,又蕴含深深情感的画面。陈渊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将自然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时值中元,为冥赦、十方追奠。
记唐代、幡迎七圣,遍传宫殿。
吾母生平堪细数,料无罪过罹幽谴。
又何须、佛会赴盂兰,今朝荐。结欲解,钱缘线。
啖欲饱,花簪面。总未能免俗,子情聊遣。
果得母兮同父在,算来只当家人宴。
但空中、曾否一加餐,何由见。
三十无儿,曾累却、高堂心疚。
每到得、饭宫悉达,降生时候。
小制红衫供浴佛,病中怯腕亲缝就。
愿膝边、早得茹饴人,幢前叩。堪慰处,兰生又。
堪悲处,萱摧骤。念报刘无日,此儿方幼。
泣绕灵筵呼祖母,幽魂若听眉还皱。
待施将、金镜法王台,慈云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