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事方告成,鸣蜩有新声。
插秧雨初遍,治草日不停。
杂坐高树阴,解衣午风清。
作劳时自逸,孰谓非常情。
蚕事方告成,鸣蜩有新声。
插秧雨初遍,治草日不停。
杂坐高树阴,解衣午风清。
作劳时自逸,孰谓非常情。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田间农事的繁忙与农民生活的简朴、和谐。通过“蚕事方告成,鸣蜩有新声”两句,诗人巧妙地将蚕桑业的丰收与蝉鸣的季节交替相联系,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农事的节奏。接着,“插秧雨初遍,治草日不停”描绘了春耕时节的辛勤劳动,雨水滋润着大地,农人们不辞辛劳地插秧、除草,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丰收的热切期盼。
“杂坐高树阴,解衣午风清”则转而描写农闲时刻的情景,农民们在树荫下休息,脱去衣物,享受午后的清凉,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与劳作的辛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满足。最后,“作劳时自逸,孰谓非常情”表达了即使在劳作中也能找到乐趣和满足感,强调了农民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平凡日常的珍惜,揭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农村生活的场景,既赞美了农民的辛勤付出,也颂扬了他们面对劳作的乐观态度和对简单生活的热爱,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
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
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黄星。
几年飞去,澹春阴、平野草青青。
冰井犹残石甃,露盘已失金茎。风流千古短歌行。
慷慨缺壶声。想酾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
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
笑杀西园赋客,壮怀无复平生。
石楼绕清伊,尘土天所限。
人言无僧久,草满不复刬。
滩声激悲壮,山意出高蹇。
当年香山老,挂冠遂忘返。
高情留诗轴,清话入禅版。
谁言海山去,萧散仍在眼。
溪寒不可涉,倚杖西林晚。
弓刀十驿岳莲州,渭水秦山得意秋。
王粲从军正年少,庾郎入幕更风流。
寒乡况味真鸡肋,清镜功名属虎头。
寄谢溪风亭上月,老夫乘兴欲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