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月中天见绛河,黄流满地漾金波。
荒陂野火兼渔火,短棹吴歌杂楚歌。
去雁已连家信杳,闲鸥岂识客愁多。
江南二月花如海,独负归期奈尔何。
霁月中天见绛河,黄流满地漾金波。
荒陂野火兼渔火,短棹吴歌杂楚歌。
去雁已连家信杳,闲鸥岂识客愁多。
江南二月花如海,独负归期奈尔何。
这首明代诗人张以宁的《夜泊独柳次韵王尹子懋》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景象。首句“霁月中天见绛河”,通过皎洁的月光映照下的红河,展现出明亮而神秘的夜色。"黄流满地漾金波"进一步描绘了河水在月光下泛起金色波光的场景,显得宁静而富有动态。
接下来,“荒陂野火兼渔火”描绘了野外的篝火与渔舟上的灯火,增添了夜晚生活的烟火气和人间气息。"短棹吴歌杂楚歌"则通过吴地和楚地的歌声交织,反映出舟行者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去雁已连家信杳”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书的期盼与失落,暗示了漂泊在外的孤寂。"闲鸥岂识客愁多"以闲适的鸥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沉重,强化了客居他乡的愁绪。
最后一句“江南二月花如海,独负归期奈尔何”以江南春天繁花似锦的美景与无法如期归家的无奈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归期遥不可及的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泊舟的景象,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苦。
绛阙春回近,先放玉堂梅。
当时产此人杰,天岂偶然哉。
吾道以为元气,学者仰如北斗,聊复振儒台。
来岁紫微阁,阊阖看天开。七旬老,千里路,为公来。
二十年前,绣衣曾奉紫霞杯。
今对湖光山翠,喜有碧桃玉藕,寿酒得重陪。
明日赋归去,回首望蓬莱。
国子先生,博带峨冠,胡为此行。
正蛮烟瘴雾,远趋象郡,祥云瑞霭,近别龙庭。
率土之滨,际天所覆,何处而令不太平。
安南者,彼地方多少,敢抗吾衡。一封天诏丁宁。
要老子胸中百万兵。
看健如马援,精神矍铄,辨如陆贾,谈舌纵横。
奉职称藩,功成事定,更放文星分外明。
归来尽,不妨诗笔,颠倒南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