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倍春光早。燕子话,杏园消耗。
马啼踏遍青青草。惹袖东风偏好。
贺太厦、羡伊飞绕。对美景、欢情多少。
宵来惊蛰雷声报。满眼曲江花笑。
今年一倍春光早。燕子话,杏园消耗。
马啼踏遍青青草。惹袖东风偏好。
贺太厦、羡伊飞绕。对美景、欢情多少。
宵来惊蛰雷声报。满眼曲江花笑。
这首《杏花天》由清代诗人吴绡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开篇“今年一倍春光早”便点明了春天来得格外早,为整首词营造了欢快的氛围。接着“燕子话,杏园消耗”,以燕子的呢喃和杏园的热闹,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马蹄踏遍青青草,惹袖东风偏好”两句,通过马蹄声和春风拂袖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微风轻拂面庞的温柔。接下来,“贺太厦、羡伊飞绕”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建筑与飞翔的燕子相比较,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对美景、欢情多少”则直接抒发了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的喜悦与满足感。“宵来惊蛰雷声报,满眼曲江花笑”最后两句,以惊蛰时节的雷声和曲江花开的景象,不仅呼应了开头关于春天早来的描述,也寓意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绽放。
整体而言,这首《杏花天》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珍惜。
青青江上草,片帆浪暖,初泊渡头沙。
翠筇便瘦倚,问酒垂杨,影里那人家。
东风未许,漫媚妩、轻试铅华。
飘佩环、玉波秋莹,双髻绿堆鸦。空嗟。
赤阑桥畔,暗约琴心,傍秋千影下。
夜渐分、西窗愁对,烟月笼纱。
离情暗逐春潮去,南浦恨、风苇烟葭。
肠断处,门前一树桃花。
六波烟黛浮空远,南陌嘤嘤,乔木初迁,纱窗无眠,画阑凭晓。
看并宿暗黄深,织雾金梭小。
那人携酒听时,料把春来,诗梦惊觉。飞绕。
翠接断桥云,绿漾新堤草。
数声娇啭,婉娩如愁,调簧弄歌尖巧。
随燕啅软尘低,蝶妥游丝袅。
最怜舞絮飞花,唤却东风老。
流莺唤梦,芳草带愁,东风料峭寒色。
又见杏浆饧粥,家家禁烟食。江湖几年倦客。
曾惯识、凄凉岑寂。苦吟瘦,萧索诗肠,空愧郊籍。
春事正溪山,柳雾花尘,深映翠萝壁。
更谢多情双燕,归来旧庭宅。情丝乱游巷陌。
怅容易、万红陈迹。酒旗直,绿水桥边,犹记曾识。
古堤直。隔水轻阴扬碧。
东风路,还是舞烟眠露,年年自春色。红尘遍京国。
留滞高阳醉客。
斜阳外,千缕翠条,彷佛流莺度金尺。长亭半陈迹。
记曾系征鞍,频护歌席。匆匆江上又寒食。
回首处应念,旧曾攀折,依然离恨遍四驿。
倦游尚南北。恻恻。怨怀积。渐楚榭寒收,隋苑春寂。
眉颦不尽相思极。想人在何处,倚楼横笛。
闲情似絮,更那听,夜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