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其四》
《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其四》全文
宋 / 仲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东风吹断雨如绳,一夜仍开曲沼冰。

便试元宵强半月,孰知天意欲催灯。

(0)
翻译
东风吹拂,使得雨点像细绳般断裂,一夜之间,池塘的冰依然没有融化。
元宵节的灯光比平常明亮,几乎照亮了半个月亮,谁知道这是上天故意催促点亮的灯。
注释
东风:春风。
吹断:吹散。
雨如绳:形容雨点细密如线。
一夜:整夜。
曲沼冰:弯曲的池塘上的冰。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有观灯习俗。
强半月:非常明亮,几乎与半个月亮相媲美。
孰知:谁知。
天意:天命,自然的安排。
催灯:催促点亮灯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雨后清新的景象。"东风吹断雨如绳",通过动人的比喻,展现了春天东风温柔而又有力量,可以将连绵的细雨轻易地吹散,如同断开了丝绸一般的雨珠。紧接着"一夜仍开曲沼冰"则写出了雨后的清凉与纯净,一夜之间,积水中的浮冰已开始融解或破裂,显示出天气回暖的迹象。

诗人随后提及元宵(即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指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的节日),通过"便试元宵强半月"一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试”,意味着诗人在观察、体验这一时刻,而“强半月”则是说距离元宵节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但似乎已经能够感受到那份节日气氛,或者是在提醒自己和他人注意这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

最后一句"孰知天意欲催灯",借用了“孰”字(古代疑问词之一)来表达一种迷惑与不解。诗人似乎在询问,谁能真正理解到天命所指,是否天意要提前点亮元宵节的灯笼,以此来催促人们准备庆祝活动。这句话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时间流逝的敬畏,也透露出了一种对于即将到来的节日的期待与神秘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夜雨后的景象,而且还蕴含着诗人对于时光易逝、自然规律以及对传统节日的渴望和敬畏之心。

作者介绍

仲并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猜你喜欢

咏孤石

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

岩根恒洒浪,树杪镇摇风。

偃流还渍影,侵霞更上红。

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

(0)

雪斋

君不见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

春风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冻蚁。

纷纷市人争夺中,谁信言公似赞公。

人间热恼无处洗,故向西斋作雪峰。

我梦扁舟入吴越,长廊静院灯如月。

开门不见人与牛,惟见空庭满山雪。

(0)

山歌

几家娘子守黄昏,多少郎君醉打门。

睡了不知明月好,三更三点似金盆。

(0)

钱塘东望有感

清溪东下大江回,立马层崖极望哀。

晓日四明霞气重,春潮三浙浪云开。

禹陵风雨思王会,越国山川出霸才。

依旧谢公携屐处,红泉碧树待人来。

(0)

和开祖丹阳别子瞻后寄

仙舟系柳野桥东,会合情多劳谪翁。

相对一樽浮蚁酒,轻寒二月小桃风。

羁怀散诞讴歌里,世事纵横醉笑中。

莫恨明朝又离索,人生何处不匆匆。

(0)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桃蹊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