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静观楼成众山忽见》
《静观楼成众山忽见》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古风

山居尽日不见山,楼上山来自何处。

中峰独立群峰随,头角森森出林树。

澄湖万顷从中来,浪捲三山欲飞去。

得非奋迅从地出,无乃飞腾自天下。

我来楼上何所为,长日观山与山语。

东风吹醉还吹醒,山自为宾我为主。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鏊创作,题为《静观楼成众山忽见》。诗中描绘了诗人登楼远眺,山景忽现的情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山居尽日不见山,楼上山来自何处”,以反问开篇,表达诗人日常居住在山中,却因云雾遮蔽而难以见到山景,直到登上高楼,山才突然映入眼帘,引人遐想。

接着,“中峰独立群峰随,头角森森出林树”两句,生动描绘了山峰的形态,中峰独立于群山之中,群峰围绕,山峰的轮廓在林木间若隐若现,展现出山的雄伟与神秘。

“澄湖万顷从中来,浪捲三山欲飞去”则将视线转向湖面,湖水广阔无垠,似乎是从山中涌出,波涛翻滚,仿佛要将远处的山卷走,营造出一种动态之美。

“得非奋迅从地出,无乃飞腾自天下”两句,诗人运用想象,推测山的出现可能是地心力量的爆发,或是天外飞来的奇迹,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好奇。

“我来楼上何所为,长日观山与山语”点明了诗人的目的,他来到楼上并非为了其他,而是为了长时间地观赏山景,与山对话,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东风吹醉还吹醒,山自为宾我为主”最后两句,以自然界的风作为比喻,东风既能让诗人感到醉意,也能唤醒他的清醒,山成为了宾主关系中的主角,诗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与自然和谐共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感悟。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七夕

好个牵牛织女天,凄其独夜不成眠。

柳家细婢何能问,太尉粗人祗自怜。

比翼难磨终古恨,妩眉未了宿生缘。

新凉如水谁消得,平等天公也解偏。

(0)

陪郡侯出郊劝农·其六

半落梅花雪透明,不妨把酒当春行。

光风有意相料理,杨柳青边约略晴。

(0)

同孙子直和李参政东园韵·其六

食肉玉关徒自苦,然脐郿坞太生痴。

人心溪壑元无底,富贵功名十二时。

(0)

耳耳

耳耳非佳语,陆陆难为颜。

我生胡不淑,多戚长鲜欢。

摇落复已绿,春风满江干。

最灵起予兴,欲言骨肉酸。

园桑摧为薪,桃李亦半残。

翘荛企晴燠,九室十更寒。

飞钱如美色,乃入贵者阑。

丘闾有谷卖,穷櫩朝无饘。

不售信蹙隐,徒手良抱叹。

宛转愒馀息,沟壑分寸间。吾辈正不免,遑暇恤彼■。

(0)

春多日

春到溪山已近旬,寻春犹自负深情。

爱闲长向梅边立,趁煖时从竹下行。

苦乏诗材无可借,更嫌酒病有馀酲。

算来岂是因名利,才有关心便不清。

(0)

对雪

怪得连阴不放晴,直教飞雪试轻盈。

风回冉冉霓裳舞,云暗纷纷鹤羽明。

大似梅花饶一出,薄于柳絮更多情。

披衣端为诗催起,吟得诗成分外清。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