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塘枯鱼卧陆,小儿抱取不濡足。
昂藏赤鲩亦垂头,背负玄鳞三十六。
家人涤砧不辞劳,云有素书金错刀。
嗟予赎放岂徼福,忍把汝命供吾饕。
如今已脱张胡子,好上龙门饮湖水。
不然崛起载飞仙,切莫颠狂称长史。
水落塘枯鱼卧陆,小儿抱取不濡足。
昂藏赤鲩亦垂头,背负玄鳞三十六。
家人涤砧不辞劳,云有素书金错刀。
嗟予赎放岂徼福,忍把汝命供吾饕。
如今已脱张胡子,好上龙门饮湖水。
不然崛起载飞仙,切莫颠狂称长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以及诗人对放生行为的深沉感慨。首句“水落塘枯鱼卧陆”写出了池塘干涸,鱼儿被迫离开水面的困顿情景。接着,“小儿抱取不濡足”展现了儿童天真地捡拾鱼儿,却并未因同情而沾湿自己的脚,反映出人与鱼之间的微妙关系。
“昂藏赤鲩亦垂头,背负玄鳞三十六”进一步描绘了赤鲩(一种大型淡水鱼)垂头丧气的样子,暗示了它们的无助和诗人内心的怜悯。“家人涤砧不辞劳,云有素书金错刀”则转而写家人为此忙碌,准备用珍贵的金错刀来赎鱼,体现出家庭的和睦与对生命的尊重。
诗人感慨道:“嗟予赎放岂徼福”,他放生的行为并非为了求取个人的福祉,而是出于对生命的慈悲。“忍把汝命供吾饕”表达了诗人不忍心以鱼的性命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最后两句,诗人希望鱼儿能够自由自在地游弋,“如今已脱张胡子,好上龙门饮湖水”,或是化身为仙,远离尘世纷扰。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关怀,也流露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