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沧洲路,山回螺浦津。
群儿环白发,应忆远游人。
柳暗沧洲路,山回螺浦津。
群儿环白发,应忆远游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江边景象。首句“柳暗沧洲路”,以“柳暗”二字渲染出江边的苍茫与深沉,暗喻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山回螺浦津”一句,通过山峦回环和螺形的水道,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幽静,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
“群儿环白发,应忆远游人。”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描写一群老人围绕着一位白发苍苍的游子,表达了对远方旅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群儿”不仅指实际的孩童,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回忆与期盼。他们围绕着这位远行者,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表达着对远方世界的向往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远方、对过去时光的深深眷恋与思考。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
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北方有事南方惊,大府失职请募兵。
穿窬踊跃乞丐笑,慷慨争赋从军行。
百日筑一堡,千日成一营。
鼛鼓不须促,此间殊太平。
白昼攫金索醉饱,道逢红袖争调情。
小民不知虏骑侵犯作何状,但见满地貔虎形狰狞。
告之天子天子不得闻,将军奇计邀恩纶。
告之将军,将军逍遥河上不见人。
脧削千军肥一身,即使见之不敢嗔。
似言此辈为尔护田里,琐琐淫黥安足论。
养狸守鸭饲以鸭,引虎驱狼虎出柙。
反因外寇召内忧,只有军威无国法。
屠沽封侯亦有人,执此求材材已狭。
何况不谙步伐谙焚劫,扰民则勇闻敌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