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眼先生本姓陈,阅人多矣妙通神。
地炉传得麻衣法,恐是希夷身后身。
高眼先生本姓陈,阅人多矣妙通神。
地炉传得麻衣法,恐是希夷身后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姚勉对陈高眼的赞扬之作。首句“高眼先生本姓陈”,直接点出主人公的名字和姓氏,暗示了他独特的洞察力和高人一等的眼光。次句“阅人多矣妙通神”,通过描述陈高眼阅人无数且能洞悉人心,赞美他的智慧和非凡的识人能力,仿佛他具有某种神秘的通灵之力。
第三句“地炉传得麻衣法”,“地炉”可能象征着隐秘或深沉的学习环境,“麻衣法”则可能指的是道家的某种秘传心法或者看透世事的智慧,暗示陈高眼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可能在修行上有所成就。最后一句“恐是希夷身后身”,“希夷”通常指老子李耳,这里以老子的化身来形容陈高眼,表达出他对陈高眼超凡智慧的敬仰,认为陈高眼可能是老子精神的延续。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描绘陈高眼的特性和他可能的神秘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度的评价和敬佩之情。
闲何阔,逢诸葛,畏人常忧不得活。
事不谐,问文开,不蹋权门更可哀。
即今白发如霜草,一饱茫然身已老。
惟有躬耕差可为,卖剑买牛悔不早。
年丰米贱身独饥,今朝得米无薪炊。
地上去天八万里,空自呼天天岂知。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