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到处下情通,喜动山城百岁翁。
和气挽回中国化,威声振起外台风。
少酬汉使澄清志,不愧周官燮理功。
南北封疆归一统,太平立法自河东。
德音到处下情通,喜动山城百岁翁。
和气挽回中国化,威声振起外台风。
少酬汉使澄清志,不愧周官燮理功。
南北封疆归一统,太平立法自河东。
此诗《任仲山谈西府事》由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对任仲山谈论西府事务的描绘,展现了其深邃的政治见解与和谐治理的理想。
首句“德音到处下情通”,开篇即点明了以德政感化民众的主题,强调了通过道德教化,使得百姓心悦诚服,上下情通。次句“喜动山城百岁翁”,描绘了一幅喜庆的场景,山城中的百岁老翁因德政的施行而欢欣鼓舞,体现了政策惠及于民的正面效果。
接着,“和气挽回中国化,威声振起外台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德政对内对外的影响。和煦的风气能改变国家的文化风貌,强大的声威则能振奋外界的风向,暗示了诗人对于内外兼修、和谐共治的追求。
“少酬汉使澄清志,不愧周官燮理功”两句,借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与治理的敬仰。通过“汉使”的故事,赞扬了为国效力、澄清是非的决心;同时,以“周官燮理”的典故,表达了对公正治理、调和各方的赞颂。
最后,“南北封疆归一统,太平立法自河东”两句,总结了全诗的核心思想——统一与和平。南北边疆的统一象征着国家的强盛与稳定,立法自河东则强调了从源头出发,制定出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法律。整首诗在赞美德政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美好愿景。
立我谨外揵,逐物戒内热。
樊然辨物我,此意犹屑屑。
是身本虚空,何者为六结。
虽慧念不起,虽定照不灭。
无我与我所,观亦于何设。
右臂弹已化,左肘柳方蘖。
顾君进此道,遗我自朝彻。
不见鲁东家,意与我俱绝。
顷年官黄冈,清俸缘手空。
饱暖到茕独,吾宁守其穷。朅来漆塘山,?稏收横纵。
自言畏多累,不复爱亩钟。
负郭鄙苏子,沉舟似庞翁。
绝胜南阳人,辛苦耕隆中。
遗后但清德,有子人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