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离骚话独清,至今犹恨楚君臣。
魂招不得归何处,闲气都留与艾人。
只为离骚话独清,至今犹恨楚君臣。
魂招不得归何处,闲气都留与艾人。
这首诗《重午偶题》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只为离骚话独清,至今犹恨楚君臣”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屈原《离骚》中高洁品质的赞美以及对楚国君臣未能理解并珍惜屈原才华的遗憾。接着,“魂招不得归何处,闲气都留与艾人”两句,则借端午节习俗中的艾草,寓意屈原虽魂归无处,但其精神和才智却如同艾草一般,长久地留存于世,为后人所铭记和敬仰。整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传统节日相融合,既展现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也蕴含了对高尚人格的颂扬和对历史的反思。
松庵道人写墨菊,幽兴宛在山岩中。
轩然苍石立苔藓,枝叶掩冉生秋风。
石傍扶疏出三本,土润根肥气深稳。
彤霞匝地铸黄金,白露漙空湿香粉。
马君好古天趣真,昔年省郎吾故人。
升堂把酒对图画,使我意与南山亲。
君家旧宅龙沙北,荒圃经年归未得。
何当斸地种千株,日倚湖亭看秋色。
土山戴石石角倾,偃树杂出如幢旌。
青天微茫晓色动,雨气合沓千峰晴。
野桥西边有村路,之子鸣鞘踏云去。
重岩花发似闻香,隔水莺啼不知处。
东南连年飞战尘,如此山水何清新。
石田到处长荆棘,岂有荷耒春耕人。
我昨西游登武姥,手抉云霞望仙府。
把酒忽逢东海生,醉卧溪南紫萝雨。
紫萝阴阴覆岩扉,十日寻幽行未归。
云峰流泉半空落,六月飞雪沾人衣。
拂衣归隐知何日,却对画图心若失。
不闻流水渡溪还,时见浮云向山出。
怀哉桃花修竹林,江海秋高烟雾深。
岂无耕钓在田野,谁识悠悠沮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