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衰草羽毵毵,八月天山冷不堪。
昨夜朔风吹过影,尽将秋色到天南。
黄沙衰草羽毵毵,八月天山冷不堪。
昨夜朔风吹过影,尽将秋色到天南。
此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壮美的边塞景象。首句“黄沙衰草羽毵毵”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片荒漠的凄清画面,黄沙覆盖大地,衰草稀疏,飞鸟羽毛纷披,展现了一种萧瑟与孤寂。接着,“八月天山冷不堪”进一步点明了地点与季节,八月的天山寒冷难耐,暗示着环境的恶劣与艰苦。
“昨夜朔风吹过影”一句,通过“朔风”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赋予了画面动态感,仿佛能听到风声,看到风影掠过,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最后,“尽将秋色到天南”则以“秋色”为线索,将北方的严寒景象延伸至南方,形成一种空间上的扩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普遍性的感慨,同时也蕴含了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无垠。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边塞的壮美与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和深沉思考。
城郭春声阔,楼台昼影迟。
并天浮雪界,盖海出云旗。
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
倚阑时北顾,空翠湿朝曦。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
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