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知音阻汉皋,海门秋水欲成涛。
鹧鸪未肯随胡雁,燕子长教辟伯劳。
锦绣莫酬青玉案,琵琶空续紫檀槽。
可堪独闭帘栊坐,花影铺阶月正高。
怅望知音阻汉皋,海门秋水欲成涛。
鹧鸪未肯随胡雁,燕子长教辟伯劳。
锦绣莫酬青玉案,琵琶空续紫檀槽。
可堪独闭帘栊坐,花影铺阶月正高。
这首明代诗人贝琼的《秋思(其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怀才不遇之感。首句“怅望知音阻汉皋”,通过“怅望”和“阻汉皋”描绘了对知音的深深思念,暗示了诗人身处异地,与朋友相隔遥远。次句“海门秋水欲成涛”则以壮阔的海景为背景,寓言自己的心境如秋水波澜起伏,暗含愁绪。
“鹧鸪未肯随胡雁,燕子长教辟伯劳”两句运用了比兴手法,鹧鸪不随胡雁北飞,象征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而燕子避开伯劳鸟,暗示自己避开了可能带来困扰的人或事。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坚守自我、不愿妥协的形象。
“锦绣莫酬青玉案,琵琶空续紫檀槽”通过“锦绣”与“青玉案”的对比,表达了才华无法得到赏识的无奈,琵琶声虽美,却只能空响在紫檀槽中,无人欣赏。最后,“可堪独闭帘栊坐,花影铺阶月正高”以孤独的闭门场景收尾,月光洒落,花影斑驳,更显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失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黄山百千峰,兹何独称长?
大巧不炫奇,尊严故无两。
中天开帝廷,万灵此朝飨。
肃穆垂冕旒,森严排甲仗。
梯空一万重,拔地九千丈。
烟云升及腰,日月行在掌。
群山自言尊,对之失气象。
譬如见真人,群雄自头抢。
苍苍百里外,孤标已瞻仰。
即之如可亲,攀之莫能上。
石阙望峨峨,天桥瞩朗朗。
载肉无由升,徒然结遐想。
黄梅前后雨,苦兼旬、独自带愁听。
早池塘水满,鱼虾欲上,鸥鹭堪盟。
偏是画帘深掩,檐际泻泉声。
六月生秋意,翠袖凉轻。
记得西窗旧事,惯挑灯款语,共谱茶经。
奈年华如矢,清梦冷桃笙。
任氤氲、炉篆香细,暗撩人、几许别离情。
无聊赖、把金钱卜,甚日新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