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草为萤,爱几处辉辉,花底池畔。
拍手儿童,争扑素罗纨扇。
偏又巧入疏帘,暗度过、镜奁书案。
点画屏、高下飞遍。比似柳花轻便。
练囊不为吟诗剪。慢兜来、冷光成片。
一丸挂向纱帷里,留待更深看。
最好梦乍回时,明灭影、残灯分焰。
听小窗微雨,更不避,风吹乱。
腐草为萤,爱几处辉辉,花底池畔。
拍手儿童,争扑素罗纨扇。
偏又巧入疏帘,暗度过、镜奁书案。
点画屏、高下飞遍。比似柳花轻便。
练囊不为吟诗剪。慢兜来、冷光成片。
一丸挂向纱帷里,留待更深看。
最好梦乍回时,明灭影、残灯分焰。
听小窗微雨,更不避,风吹乱。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夜萤火虫图景。开篇以“腐草为萤”引出主题,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生活情趣相结合。接着,“爱几处辉辉,花底池畔”,诗人细腻地捕捉了萤火虫在花丛与池边闪烁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拍手儿童,争扑素罗纨扇”,通过孩童追逐萤火虫的场景,增添了诗作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随后,“偏又巧入疏帘,暗度过、镜奁书案”,进一步展现了萤火虫在室内穿梭的情景,仿佛它们是夜晚的精灵,自由自在地游走于人间。
“点画屏、高下飞遍”,诗人以“点画屏”比喻萤火虫在屏风上跳跃的轨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萤火虫在不同高度飞翔的动态美。接下来,“比似柳花轻便”,将萤火虫与轻盈的柳花相比较,突出了其轻盈飘逸的特点。
“练囊不为吟诗剪”,此处以“练囊”代指萤火虫,表达了诗人对萤火虫自然之美的欣赏,并强调了其不因人类活动而改变的纯粹。最后,“慢兜来、冷光成片”,描述了萤火虫聚集时形成的光亮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一丸挂向纱帷里,留待更深看”,诗人想象着将萤火虫挂在纱帐中,供深夜观赏,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对宁静夜晚的喜爱。结尾部分,“最好梦乍回时,明灭影、残灯分焰”,描绘了在梦境中与萤火虫相遇的美妙瞬间,以及光影交错的迷人景象,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萤火虫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幽人薄世荣,耕渔夙所喜。
朝耘西华田,莫钓洞庭水。
浮湛干戈际,无誉亦无毁。
酿秫云翻瓮,鲙鱼雪飞几。
客来具杯酌,客去味经史。
缅怀清渭滨,何如鹿门里。
往者不复见,斯人亦云已。
努力勤所业,庶免素餐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