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蕴玙璠,山得其来之泽。
木无牺象,天开不材之祥。
屹金炉之突兀,其山海之来翔。
然以明哲之火,熏以忠信之香。
俯仰一时,非智所及。付与万世,其存者长。
石蕴玙璠,山得其来之泽。
木无牺象,天开不材之祥。
屹金炉之突兀,其山海之来翔。
然以明哲之火,熏以忠信之香。
俯仰一时,非智所及。付与万世,其存者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岩下放言五首(其四)博山台》,通过对博山台的描绘,寄寓了深沉的人生哲理。诗中将博山台比喻为宝石(玙璠)藏于山石之中,象征着天地赋予的珍贵品质;又以木无牺牲之象,暗示自然的无私和宏大。金炉的突兀形象,象征着博山台的峻峭和威严,如同海浪般的山势带来祥瑞。
诗人运用“明哲之火”和“忠信之香”,寓意智慧和道德的力量,强调了人应当具备明智和忠诚的品格。他感慨时间短暂,人的智慧有限,但若能将这些美德传诸万世,则其价值将永存。整首诗寓言性强,语言凝练,富有哲理,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独特风格。
凤翔太守非凡夫,见我手执红梅图。
猩红万点照人眼,恍疑击碎新珊瑚。
乾坤佳丽江南好,染出一枝春信早。
北人未识误呼名,梅格凭谁诘诗老。
我园亦自有红梅,移根元自江南来。
万花头上占春色,粗桃俗李徒嫌猜。
太守长才足经济,郡斋坐对收清气。
何当携取真盐梅,为我天家调鼎味。
古人拙已甚,今人巧何多。
古意竟不存,纷纷将奈何。
嗤彼当世人,斗智互砻磨。
眼前移造物,胸中铸干戈。
权门讵云远,一径即能过。
天门谁谓高,攀缘手堪摩。
巧人固多事,有如茧中蛾。
茧成身自锢,拙者频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