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拙已甚,今人巧何多。
古意竟不存,纷纷将奈何。
嗤彼当世人,斗智互砻磨。
眼前移造物,胸中铸干戈。
权门讵云远,一径即能过。
天门谁谓高,攀缘手堪摩。
巧人固多事,有如茧中蛾。
茧成身自锢,拙者频笑歌。
古人拙已甚,今人巧何多。
古意竟不存,纷纷将奈何。
嗤彼当世人,斗智互砻磨。
眼前移造物,胸中铸干戈。
权门讵云远,一径即能过。
天门谁谓高,攀缘手堪摩。
巧人固多事,有如茧中蛾。
茧成身自锢,拙者频笑歌。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朱诚泳的《感寓(其三十八)》,它以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现象。首句“古人拙已甚”与“今人巧何多”形成鲜明对照,暗示古人虽然质朴,但现代人却过分追求技巧和机巧。接下来,“古意竟不存”表达了对传统美德流失的忧虑,人们忙于争斗,甚至将智慧用于负面竞争。
“嗤彼当世人,斗智互砻磨”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人们互相较量,如同打磨武器一般。诗人批评权贵阶层轻易可得权力,普通人难以触及,用“权门讵云远,一径即能过”形象地表达这种不公。“天门谁谓高,攀缘手堪摩”则进一步指出权势之门看似遥不可及,实则易攀。
最后两句“巧人固多事,有如茧中蛾”和“茧成身自锢,拙者频笑歌”寓意深刻,巧者虽聪明却陷入自我设限的困境,而拙者则因简单而常能保持自由自在。整首诗通过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浮躁、权谋横行的不满,以及对淳朴美德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