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霁兴安景廓澄,南山映座祝如陵。
羊颁尽有锉炊土,糕饰何须旗剪绫。
节喜延龄钦孝养,宇恢广漠惕灵承。
重阳自古传佳话,龙塞登高信孰曾。
气霁兴安景廓澄,南山映座祝如陵。
羊颁尽有锉炊土,糕饰何须旗剪绫。
节喜延龄钦孝养,宇恢广漠惕灵承。
重阳自古传佳话,龙塞登高信孰曾。
这首诗描绘了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皇帝陪同皇太后宴饮,并赐予内外王公诸臣美食的情景。诗人以“气霁兴安景廓澄”开篇,描绘出一片晴朗明净的景象,为宴会营造了祥和的氛围。接着,“南山映座祝如陵”一句,巧妙地将山色与宴会场景相融合,赋予宴会一种庄重而神圣的色彩。
“羊颁尽有锉炊土,糕饰何须旗剪绫”两句,通过具体的食物描写,展现了宴会的丰盛与精致。羊羹、糕点等食物不仅美味可口,装饰也极为讲究,无需额外的旗帜或绫罗来点缀,自然流露出高贵的气息。
“节喜延龄钦孝养,宇恢广漠惕灵承”则表达了对长寿与孝道的敬仰,以及对广阔天地间万物的敬畏之心。这两句既体现了对皇太后的尊敬,也蕴含了对国家与社会和谐稳定的美好祝愿。
最后,“重阳自古传佳话,龙塞登高信孰曾”以历史典故收尾,强调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传统,以及这一习俗在历代流传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了对此次宴会及庆祝活动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清代宫廷宴会的奢华与庄重,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与传承,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与文化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