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钟鼎食,或作山林游。
当其适意时,略与人间侔。
觉来迹便扫,我已不悲忧。
人间安可比,梦中无悔尤。
我梦钟鼎食,或作山林游。
当其适意时,略与人间侔。
觉来迹便扫,我已不悲忧。
人间安可比,梦中无悔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书怀示友十首》中的第四首,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态度。首句"我梦钟鼎食",以富贵象征的钟鸣鼎食为梦想,展现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或作山林游"则体现了他对自然逍遥的渴望。在梦境中,诗人能够随心所欲,与世无争,"适意时,略与人间侔",感到与世间凡人相当的满足。
然而,诗人深知梦境终归虚幻,醒来后生活依旧现实,"觉来迹便扫",一切痕迹消失,他并未因此而悲伤忧虑,反而看淡了世事。他进一步强调,现实世界中的烦恼和比较无法与梦境中的无悔相提并论,"人间安可比,梦中无悔尤",表达出他对梦境生活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淡然处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