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底人被眼碍,悟心底人被心碍。
證道底人被道碍,达法底人被法碍。
何谓如此不见道,金屑虽贵,落根成翳。
要得高步大方,直须去此四碍。
明眼底人被眼碍,悟心底人被心碍。
證道底人被道碍,达法底人被法碍。
何谓如此不见道,金屑虽贵,落根成翳。
要得高步大方,直须去此四碍。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行瑛所作的偈语,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障碍。"明眼底人被眼碍",意指明白道理的人却被自己的认知所束缚;"悟心底人被心碍",强调内心领悟者常被内心执着所牵绊。"证道底人被道碍",指出追求大道的人反而被大道本身的概念所限制;"达法底人被法碍",则是说通晓佛法的人可能被法条所局限。
"何谓如此不见道",诗人质疑这种现象,表达对真正看见大道本质的渴望。"金屑虽贵,落根成翳",运用比喻,说明即使珍贵如金屑(象征真理),如果沉溺其中,也会成为遮蔽视线的障碍。最后,诗人提出解决之道:"要得高步大方,直须去此四碍",即要想达到高远的境界,必须去除这四种障碍,才能真正自由无碍地领悟和实践。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摆脱自我认知和外在规则的束缚,以求得内心的解脱和智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