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寅的《把酒对月歌》,以李白为引,表达了诗人自我抒怀的情感。首句“李白前时原有月”,暗示李白与月亮的不解之缘,接着通过李白的仙去,引出月亮的永恒与变迁,“月在青天几圆缺”描绘了月亮的自然流转。诗人借古人李白赞美月亮,又自比李白,“我当李白对明月”表达出对月夜诗意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虽然自谦无李白之才,但坚信月亮不会嫌弃他的平凡,“月不嫌我丑”流露出豁达的人生态度。他选择在姑苏城外的茅屋中,独自饮酒赏月,享受清静,“万树桃花月满天”则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李白和月亮为纽带,融合了对月夜诗意生活的向往、自我价值的认同以及对自然与宁静的热爱,展现了唐寅独特的个人风格。
初宵待月先扫门,虽未出海光照垣。
皎然辉采更无壅,比之常夕尤清妍。
星辰不复争芒角,河汉自合收波澜。
久之黮黪若蒙垢,坌起四隅阴气繁。
人心赏玩欲竟夕,嗟哉顷刻已自昏。
如何更使魑魅畏,岂非已被虾蟆吞。
纷纷庭华堕如雨,训狐骑屋貌甚尊。
乘幽挟晦彼固喜,使之如此亦有缘。
岂无蛇虺出当道,不如青灯坐前轩。
以书自围恣所取,黄卷圣贤聊可言。
人定鸟栖息,庵前聊倚栏。
徘徊明月上,正在脩篁端。
清影冰玉碎,疏音环佩寒。
翛然耳目静,觉此宇宙宽。
人生甘物役,汩没红尘间。
宴坐得俄顷,境幽心已閒。
谅能长无事,自可驻朱颜。
所以学道人,类多隐深山。
发之之舟系湓水,示我名书百馀纸。
自言此乃十之一,访寻藏蓄尚未已。
装褫卷袭皆精致,从前所见无此比。
城荒俗陋谁与游,如君好事固可喜。
天寒手冷不厌观,似我赏音知有几。
自今有得当助君,不惮缄封寄千里。
与君居两邦,如隔万里道。
相从得旬日,所恨太不早。
清谈已解忧,大笑时绝倒。
赠我以古风,应手拾瑰宝。
间亦藏戏言,顾我欲高蹈。
答之以不答,羡子富文藻。
沧溟在人外,中有群仙岛。
相约逍遥游,餐霞食瑶草。
青毡作帽黑药靴,进退飒飒生风沙。
胡歌胡舞胡两跪,问胡何为乃至此。
象胡之人假为之,朱颜的皪秀两眉。
手操弓矢仰视天,如见飞雁驰平川。
主称此乐直万钱,坐客竞饮黄金船。
世人见识无百年,追欢收快贵目前。
当时披发祭于野,自非辛有谁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