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仍沿溪,自上而及下。
溪流远回汀,番厝藏中野。
此处丁盈千,林总甲诸社。
罗拜纷难数,注名不停写。
圣朝湛濊恩,雕题绥福嘏。
试观生息多,谁非被化者。
番老不言寿,番女亦云姹。
由来沾雨露,亦自谋弓冶。
我为番目言,社丁不患寡。
衣食所必需,犁锄正堪把。
行见尔番庶,击鼓吹豳雅。
出门仍沿溪,自上而及下。
溪流远回汀,番厝藏中野。
此处丁盈千,林总甲诸社。
罗拜纷难数,注名不停写。
圣朝湛濊恩,雕题绥福嘏。
试观生息多,谁非被化者。
番老不言寿,番女亦云姹。
由来沾雨露,亦自谋弓冶。
我为番目言,社丁不患寡。
衣食所必需,犁锄正堪把。
行见尔番庶,击鼓吹豳雅。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探访少数民族村落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出门仍沿溪,自上而及下”,开篇即以自然景观引入,溪水蜿蜒,从高处流向低处,隐喻着生活的流转与变化。接着,“溪流远回汀,番厝藏中野”两句,通过溪流的曲折和少数民族村落隐藏于田野之中,展现了边远地区独特的地理风貌和生活状态。
“此处丁盈千,林总甲诸社”描绘了村落人口众多,森林茂密,象征着繁荣与生机。接下来,“罗拜纷难数,注名不停写”表现了村民对祖先的敬仰与祭祀活动的频繁,体现了浓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圣朝湛濊恩,雕题绥福嘏”则表达了对当朝政府恩泽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国家稳定与和平的祈愿。
“试观生息多,谁非被化者”一句,揭示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强调了文明教化的普遍性。接下来,“番老不言寿,番女亦云姹”通过描述老少两代人的生活态度,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活力。“由来沾雨露,亦自谋弓冶”则寓意着自然与人为的结合,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最后,“我为番目言,社丁不患寡。衣食所必需,犁锄正堪把”表达了作者对少数民族社群的关怀,强调了物质生活的基础需求和农具的实用性。“行见尔番庶,击鼓吹豳雅”则预示着未来,希望看到这些族群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艺术与文化的韵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少数民族村落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还蕴含了对文化传承、社会和谐、自然与人文相融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边疆民族的深厚情感和人文关怀。
布衣海上看群豕,金门晚跻作三吏。
汉主功名气薄云,柄用儒术亲且贵。
晓通当世博前闻,自得春秋有馀地。
臣节俭约君道广,烜赫颙昂仍布被。
苍海西南罢远征,恳弃朔方违诏旨。
发策不如朱长史,庭论依违何委靡。
议诛郭解沮卜式,山东鄙人殊不鄙。
流辈纷纷称职难,黄发鬖髿保终始。
江上春雨过,城中春草深。
扰扰市井尘,悠悠溪谷心。
东郊大愚山,自古薝卜林。
微言久不闻,坠绪谁当寻。
道俗数百人,请闻海潮音。
斋罢车马散,万籁俱消沉。
新亭面南山,积雾开重阴。
萧然偶有得,怀抱方愔愔。
我坐米盐间,日被尘垢侵。
不知山中趣,强作山中吟。
平生不喜饮,九日犹一酌。
今年失家酿,节到真寂寞。
床头泻馀樽,畦菊吐微萼。
洗盏对妻孥,肴蔬随厚薄。
兴来欲径醉,量尽还自却。
傍人叹身健,省己知脾弱。
尚有姑射人,自守常绰约。
养生要慈俭,已老惭矍铄。
燕居渐忘我,杜门奚不乐。
风曲日已乾,浊醪可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