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物如故乡,山川知异路。
年来未归客,马上春色暮。
一尊花下酒,残日水西树。
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
云物如故乡,山川知异路。
年来未归客,马上春色暮。
一尊花下酒,残日水西树。
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路途的无奈感受。诗人以“云物如故乡”开篇,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即使是天上的云,也让他联想到了遥远的故乡。这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比较,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寄托。
接着“山川知异路”一句,则转向自然景物,山川河流似乎也能理解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对未知旅途的忧虑。这里的“异路”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不安和迷茫。
“年来未归客,马上春色暮”,诗人的身份是一个长久没有回家的游子,在春天即将过去之际,只能在马背上感受那渐渐消逝的春色。这里的“马上”不仅是行动的状态,也象征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生活。
“一尊花下酒,残日水西树”,诗人在美丽的自然景物中寻找了一丝慰藉,一杯酒在花丛中似乎能暂时忘却忧愁。然而,“残日”和“水西树”则又是一种时间流逝与空间隔绝的无力感。
最后两句“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诗人没有等到乐曲结束,就挥鞭离开了那美丽的花丛。这不仅是对音乐的不耐,更象征着一种对生活、对情感的仓促离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游子情怀和对人生旅途的无奈感受。
晋人目二子,其犹吹一吷。
区区自其下,顾肯挂牙舌。
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
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湜也困公安,不自闲穷年。
枉智思掎摭,粪壤污秽岂有臧。
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
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
祝融峰下一回首,即是此生长别离。
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目前百口还相逐,旧事无人可共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