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耿夜光,竟夕临西牖。
秋蝇虽复多,蹙蹙讵能久。
不见绵蛮鸟,忽已辞衰柳。
凉飕一已至,宿瘴复何有。
殷勤命僮仆,策杖出林薮。
致语头上巾,东篱迫重九。
银河耿夜光,竟夕临西牖。
秋蝇虽复多,蹙蹙讵能久。
不见绵蛮鸟,忽已辞衰柳。
凉飕一已至,宿瘴复何有。
殷勤命僮仆,策杖出林薮。
致语头上巾,东篱迫重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天夜晚的景象,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首句“银河耿夜光,竟夕临西牖”以银河的光辉贯穿整个夜晚,映照在西窗之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接着,“秋蝇虽复多,蹙蹙讵能久”两句,通过描述秋日苍蝇的短暂存在,隐喻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
“不见绵蛮鸟,忽已辞衰柳”则进一步将目光转向自然界的变化,绵蛮鸟的离去与衰柳的凋零,象征着季节更迭与生命的轮回。随后,“凉飕一已至,宿瘴复何有”表达了秋风初起,驱散了夏日的湿热,预示着清新与凉爽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旧日困扰的消逝。
最后,“殷勤命僮仆,策杖出林薮。致语头上巾,东篱迫重九”展现了诗人走出户外,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他不仅欣赏着眼前的景色,还与头上的巾对话,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临近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这一传统节日的临近,又为诗中增添了一层文化与情感的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自然与文化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