罘罳凉月午阴移,漠漠重帘怨阿螭。
竹泫啼红犹染泪,藕分纤碧尚牵丝。
题封欲寄金条脱,收子休弹玉局棋。
惆怅章台南畔柳,何人折尽最长枝。
罘罳凉月午阴移,漠漠重帘怨阿螭。
竹泫啼红犹染泪,藕分纤碧尚牵丝。
题封欲寄金条脱,收子休弹玉局棋。
惆怅章台南畔柳,何人折尽最长枝。
这首元代张逊的《无题四首(其三)》描绘了一幅午夜凉月下的闺中情景。首句“罘罳凉月午阴移”以罘罳(宫殿的栏杆)和午后的清凉月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漠漠重帘怨阿螭"通过厚重的窗帘和似有幽怨的龙形装饰物,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接下来两句“竹泫啼红犹染泪,藕分纤碧尚牵丝”,运用象征手法,竹叶上的露珠仿佛是女子的眼泪,而藕丝则象征着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融合,展现出女子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
“题封欲寄金条脱,收子休弹玉局棋”描述了女子想给心上人写信却又犹豫不决的情景,以及她不愿再听到棋子声,暗示了生活的单调和情感的空虚。最后一句“惆怅章台南畔柳,何人折尽最长枝”以章台边的柳树作结,表达了对离人的无尽期盼与失落,柳树长枝象征着绵长的思念,而无人能折尽则寓意着希望的渺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闺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闺情诗风。
雅宜山低一拳石,气压华嵩千丈碧。
不论城市与林丘,爱山例是诗人癖。
寒泉修竹苍崖底,青山解与高人语。
花落猿吟总是机,举似山僧尽成句。
山僧来献诗人号,百种不如山色好。
德庆禅床明月夜,馆娃人海红尘晓。
我知山心雅好静,荦确不容车马造。
草堂宜雨又宜晴,藜杖芒鞋时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