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饵英芝养道芽,赤霄曾辗绛云车。
眼看碧海成夷路,心记蟠桃结实花。
东府灵方修白石,上清香饭给胡麻。
两双条脱皆金玉,可是南山萼绿华。
却饵英芝养道芽,赤霄曾辗绛云车。
眼看碧海成夷路,心记蟠桃结实花。
东府灵方修白石,上清香饭给胡麻。
两双条脱皆金玉,可是南山萼绿华。
此诗描绘了一位道士朱尊师修行生活的奇幻与超凡。首句“却饵英芝养道芽”,以“却饵”二字开篇,暗示了朱尊师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以仙芝滋养道行,隐含着一种超脱世俗的修行境界。接着,“赤霄曾辗绛云车”一句,通过“辗”字和“绛云车”的意象,展现了朱尊师在赤霄之上驾驭云车的非凡能力,象征其修行达到了登天的高度。
“眼看碧海成夷路,心记蟠桃结实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朱尊师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他能够将碧海变为平坦之路,心中铭记着蟠桃树开花结果的景象,体现了他对宇宙奥秘的洞察与把握。
“东府灵方修白石,上清香饭给胡麻”则展示了朱尊师在修行过程中所采用的独特方法,他通过修炼灵丹妙药,以及食用清香之物如胡麻,来提升自己的修为,体现出其修行的细致与独特。
最后,“两双条脱皆金玉,可是南山萼绿华”两句,以“条脱”比喻朱尊师的修行成果,暗示其已达到如同金玉般珍贵的境界,同时将他比作南山中的萼绿华,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超凡脱俗与仙风道骨的形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高深莫测、超凡脱俗的道士形象,展现了宋朝文人对于理想中的仙道生活和修行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南岳之僧今玄奘,西游惯见龙珠帐。
满襟萧爽金天秋,醉洒双峰雪色幛。
双峰上人昼诵经,阶前雨花深一丈。
老髯合遝献夜光,贝阙苍苍月东上。
我尝酷爱温日观,今见此画尤豪宕。
古藤千年蛟始蜕,霜骨脱落转崛强。
柔枝百尺凤下翔,翠蕤婀娜森相向。
新须旧叶更可怜,蝉翼蝇头纷万状。
下有漪兰杂奇石,意态翛然甚幽旷。
忆昔吾家汉博望,万里乘槎凌浩荡。
今朝展幛寒色来,眼底玉关冰雪壮。
亦欲因之歌远游,大呼千斛凉州酿。
雕轮试碾瀛洲路,萋萋又生芳草。
锦树垂灯,冰河试艇,约略春回琼岛。花砖步早。
看袖拂宫黄,御烟微袅。
苑柳依依,认人犹是旧时貌。
离人江上望极,倩青禽寄与,芳绪多少。
解玉烟皋,传梅水驿,别是新来怀抱。风情渐老。
自小别吴江,便疏歌笑。回首瑶京,碧天云缥缈。
问西风,玉阶芳草,门前便是天涯。
骊歌听唱彻,漫持残酒,泪满金杯。
罗衣亲拂拭,恋馀香、曾入侬怀。
暂握手匆匆,不语斜日楼台。频催。
满堂丝竹,离亭畔、恁许徘徊。
登车还在眼,玉容憔悴损,首莫轻回。
银屏人寂寂,有年时、明月重来。
算此后、翠衾梦断,梦亦疑猜。
莲壶漏静兰房悄,清声送来何处。
碎响循廊,繁音绕屋,好向风檐寻去。敲残夜雨。
似一曲淋铃,隔帘听取。
好梦难成,半窗灯影黯愁绪。
秋深凉意渐紧,玉关离思切,遥和砧杵。
亭角烟荒,楼阴月暗,惊起栖枝鸦侣。无人院宇。
更落叶萧萧,响搀蛩絮。扰碎香魂,枕边如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