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墨曾闻待诏精,山川韶秀绕江城。
殊非画院殊蒙瓒,亦有幽居亦利名。
野水涨生落渔网,春田雨过出村耕。
展观讵止云烟赏,职植民依总廑情。
焦墨曾闻待诏精,山川韶秀绕江城。
殊非画院殊蒙瓒,亦有幽居亦利名。
野水涨生落渔网,春田雨过出村耕。
展观讵止云烟赏,职植民依总廑情。
此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题夏圭山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的秀丽与江城的繁华,同时又融入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焦墨曾闻待诏精”,开篇即点明了画家夏圭的技艺高超,如同焦墨般精炼,暗示其作品的深邃与独特。接着,“山川韶秀绕江城”一句,将画面展开,山川之美与江城的繁华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殊非画院殊蒙瓒,亦有幽居亦利名”,这两句既是对夏圭艺术风格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艺术与现实关系的思考。一方面,夏圭的作品超越了画院的常规,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中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世俗功利的洞察。
“野水涨生落渔网,春田雨过出村耕”,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野水涨落,渔网随之起落,春雨过后,田野上农民忙碌耕作的场景跃然纸上,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
最后,“展观讵止云烟赏,职植民依总廑情”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作品情感深度的追求。不仅欣赏云烟之美的表面,更在于通过作品感受到艺术家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和情感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夏圭山水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生活场景的生动,更蕴含了对艺术、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弘历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人文情怀。
我从清湘发源来,直送湘流入营水。
故人亭前合江处,暮夜樯竿矗沙尾。
却从湘口望湘南,城郭山川恍难纪。
万壑千岩诗不遍,惟有苍苔痕屐齿。
三年瘴雾亦奇绝,浮世登临如此几。
湖南山色夹江来,无复瑶篸插天起。
坡陀狠石蹲清涨,澹荡光风浮白芷。
骚人魂散若为招,伤心极目春千里。
我亦江南转蓬客,白鸟愁烟思故垒。
远游虽好不如归,一声鶗鴂花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