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凉伞下罩罗敷,只恐晴晖透锦襦。
醉倚玉栏问春色,此花胜得洛中无。
碧凉伞下罩罗敷,只恐晴晖透锦襦。
醉倚玉栏问春色,此花胜得洛中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赏花的画面。"碧凉伞下罩罗敷",写出了主人公在炎热的天气中打着翠绿色的伞,保护着美丽的女子(罗敷)免受阳光直射,暗示了环境的清新与人物的娇贵。"只恐晴晖透锦襦"进一步强调了对女子衣着的呵护,锦襦即华丽的内衣,表达了对美的细腻关注。
"醉倚玉栏问春色",诗人借酒微醺的状态,流露出对眼前牡丹的喜爱和欣赏,仿佛春天的色彩都凝聚在这朵花上。"此花胜得洛中无"则直接赞美了眼前的牡丹之美,认为它超过了洛阳牡丹,暗示了此地牡丹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惊叹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牡丹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闲适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秋成粟满仓,冬藏雪盈尺。
天意悯无辜,岁事了不逆。
谁言丰年中,遭此大泉厄。
肉好虽甚精,十百非其实。
田家有馀粮,靳靳未肯出。
闾阎但坐视,悯悯不得食。
朝饥愿充肠,三五本自足。
饱食就茗饮,竟亦安用十。
奸豪得巧便,轻重窃相易。
邻邦谷如土,胡越两不及。
闲民本无赖,翩然去井邑。
土著坐受穷,忍饥待捐瘠。
彼哉陶钧手,用此狂且愎。
天且无奈何,我亦长太息。
白发苍颜日日新,丹青犹是旧来身。
百年迅速何曾住,方寸空虚老更真。
一幅萧条寄衰朽,异时仿佛见精神。
近存八十一章注,从道老聃门下人。
年年看月茅檐下,今岁堂成月正圆。
自笑吾人强分别,不应此月倍婵娟。
虚窗每怯高风度,碧瓦频惊急雨悬。
七十老翁浑未惯,安居始觉贵公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