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张山翁入黄鹄山》
《闻张山翁入黄鹄山》全文
宋 / 区仕衡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冬]韵

采薇黄鹄岭,投迹去无踪。

我亦从今逝,浮云四百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énzhāngshānwēnghuángshān
sòng / shìhéng

cǎiwēihuánglǐngtóuzōng

cóngjīnshìyúnbǎifēng

注释
采薇:采摘野菜,古代常以薇草象征艰苦生活。
黄鹄岭: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山岭。
投迹:留下踪迹,此处指离去。
浮云四百峰:形容山峰众多,浮云缭绕,显得遥远而神秘。
翻译
在黄鹄岭采摘薇草,身影消失无处寻踪。
我也从此远去,只留下浮云缭绕四百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开篇“采薇黄鹄岭,投迹去无踪”两句,通过采集野果和在黄鹄岭留下脚印而后消失不见,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向往,以及希望脱离尘世的愿望。这里的“薇”可能指的是一种生长在山野之中的植物,比喻诗人隐逸的生活,而“投迹去无踪”则强调了他离开后不留下任何痕迹,象征着彻底地摆脱了世俗的羁绊。

接着,“我亦从今逝,浮云四百峰”两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也将像过客一样消逝在这片广阔的山川之中。其中“浮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自由自在地位,仿佛随风漂泊,不受固定束缚。而“四百峰”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可能是指黄鹄岭周围众多的山峰,这里用来衬托诗人渺小与自然之伟大,以及他所追求的超然境界。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精神状态的追求。

作者介绍

区仕衡
朝代:宋

(1217—1277)广州南海人,字邦铨。入太学为上舍生。慷慨有智略,以天下为己任。尝上书论贾似道误国,又陈恢复之策,皆不为用。归而讲学九峰书院,人称九峰先生。诗文典雅。有《九峰集》、《理学简言》。
猜你喜欢

海上道人传以神守气诀

但向起时作,还于作处收。

蛟龙莫放睡,雷雨直须休。

要会无穷火,尝观不尽油。

夜深人散后,惟有一灯留。

(0)

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中见杜舆秀才,求学其法,戏赠二首·其二

君方扫雪收松子,我已开榛得茯苓。

为问何如插杨柳,明年飞絮作浮萍。

(0)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其三四明狂客

毫端偶集一微尘,何处溪山非此身。

狂客思归便归去,更求敕赐枉天真。

(0)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其二

元章作书日千纸,平生自苦谁与美。

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

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疑圣智。

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鲁公馀《乞米》。

(0)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不许成服,欲哭则不敢,欲泣则不可,故作挽词二章·其二

未报山陵国士知,绕林松柏已猗猗。

一声恸哭犹无所,万死酬恩更有时。

梦里天衢隘云仗,人间雨泪变彤帷。

《关雎》、《卷耳》平生事,白首累臣正坐诗。

(0)

次韵子由送蒋夔赴代州学官

功利争先变法初,典型独守老成馀。

穷人未信诗能尔,倚市悬知绣不如。

代北诸生渐狂简,床头杂说为爬梳。

归来问雁吾何敢,疾世王符解著书。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