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范子庚见示长书》
《范子庚见示长书》全文
宋 / 晁公溯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百川各分流,至海皆同源。

傥于中道画,潢污无本根。

子今始滥觞,如河发昆崙。

勿作涧溪止,当规溟海尊。

谁谓水至弱,盖有刚者存。

批岩仍抉石,万里争东奔。

朝来示我书,此意固已原。

可鄙枨也欲,奚为丘之门。

愿子更践履,岂云但知言。

(0)
注释
分流:分向不同的方向流淌。
至海:最终汇入大海。
潢污:形容低洼、污浊的水体。
滥觞:比喻事物的开始。
昆崙:古代神话中的高山,象征水源。
涧溪:小溪流水。
溟海:大海,形容广阔无垠。
弱:这里指水的柔弱,引申为看似无力。
批岩:冲击岩石。
枨也:浅薄的欲望。
丘之门:比喻小处或浅陋之地。
践履:亲身实践,实行。
知言:只停留在言语层面的理解。
翻译
千江有水千江月,源头总是一脉长。
若在中途设阻拦,沟渠污浊无根源。
你如今才起步,如同黄河源自昆仑山。
切勿如小溪般停滞,应立志像大海般宽广。
谁说水最柔弱?其实蕴含刚强之力。
击石穿岩,万水齐向东流去。
清晨你寄来信,这心意我已明白。
你的欲望浅薄,为何偏爱小丘呢?
希望你能亲身实践,而非仅停留在言论上。
鉴赏

这首诗以水的流动比喻人生的道路和志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范子庚的劝诫与期望。首句“百川各分流,至海皆同源”描绘了众多河流各自源头各异,但最终汇入大海的情景,象征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起点,但目标应是相同的。接下来,“傥于中道画,潢污无本根”告诫范子庚不要在中途停滞,否则将失去根本。

诗人进一步鼓励范子庚要有远大抱负,“子今始滥觞,如河发昆崙”,将他的起步比作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暗示其潜力巨大。接着,诗人强调水虽看似柔弱,实则蕴含力量,“谁谓水至弱,盖有刚者存”,鼓励他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最后,诗人引用范子庚的来信,肯定了他的理解,并批评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朝来示我书,此意固已原”,希望范子庚能付诸实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愿子更践履,岂云但知言”。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表达了对朋友的期许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作者介绍
晁公溯

晁公溯
朝代:宋

晁公溯:一作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公武弟。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绍兴末知梁山军。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猜你喜欢

十九日奉慈亲再往吉祥院看花

天意应偏与,春工已尽归。

来如从月下,去似逐云飞。

艳绝声名远,清多香气微。

轻阴资润泽,斜照动光辉。

剧饮千钟醉,相鲜五綵衣。

曾非重芳物,庶以奉慈闱。

(0)

和吴省副北轩湖山之什

谁于素壁写江流,云树疏疏映荻洲。

尽日清虚全却暑,一川摇落似轻秋。

暂逢明画心犹在,终向扁舟老去休。

只有游鯈能自适,莫怀香饵重迟留。

(0)

别邵武长史朱照邻

窃比君侯病駃騠,时看云路忽长嘶。

十年还此同杯酒,三驿刚来踏雨泥。

士行满乡元自好,官名当世不胜低。

未沾釜粟荣新禄,应上亨衢别有梯。

(0)

因书答河东转运杨乐道

前岁君提岭外兵,国门南路送君行。

由来成事多天幸,直向危时见世情。

勉力朝廷论大计,甘心江海就私荣。

牢愁应解侵人骨,未老先教白发生。

(0)

司徒侍中宋宣献公挽词五首·其二

申命增华衮,遗忠动紫宸。

世风存令子,暮哭有慈亲。

复辟前言在,论兵密疏陈。

如何年不永,无路问苍旻。

(0)

宿渔梁驿

庭树疏疏河汉低,瓦沟霜白月平西。

寒鸦不奈单栖苦,落泊惊飞到晓啼。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