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流玉洗,世界纳冰壶。
明月几时有,清光何处无。
人心但秋物,天下近庭梧。
好在黄华寺,山空夜鹤孤。
虚空流玉洗,世界纳冰壶。
明月几时有,清光何处无。
人心但秋物,天下近庭梧。
好在黄华寺,山空夜鹤孤。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宁静与美好,诗人以“虚空流玉洗,世界纳冰壶”开篇,将月光比作清澈的水流和冰壶,营造出一种纯净而凉爽的氛围。接着,“明月几时有,清光何处无”两句,表达了对月光永恒不变的赞叹,以及月光普照万物的感慨。
“人心但秋物,天下近庭梧”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人的心境与自然界的秋物相联系,暗示着人们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最后,“好在黄华寺,山空夜鹤孤”以黄华寺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山中夜晚,鹤影孤单的静谧画面,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蕴含了对孤独与超脱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中秋之夜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金风起肃杀,凋落先梧楸。
知时贵哲人,不如鸿雁俦。
噭噭鸣青天,徬徨向南州。
气序乃相逼,匪为稻粱谋。
伟哉求寂士,睹影发清讴。
寒暑识代谢,物化冥显幽。
悟理捐形骸,色空生双眸。
玄景靡所遗,江山亦不留。
俯仰彻上下,所见皆浮沤。
万物同一雁,羽翼空绸缪。
象类常寂然,圣人行多忧。
憬然知无从,岂羡乘云游。
心光彻内外,如珠入五色。
珠与色无性,非离亦非即。
非即超形骸,非离浃营卫。
月在千波中,波波摇青霁。
凡圣唯一心,湛昏成二谛。
示生死涅槃,而实无坚脆。
脆以别生死,坚光表性义。
本从心生色,迷色乃有二。
蚌含明月珠,体合百骸粹。
领纳镜中像,想即妙观智。
流注皆真常,分别非明记。
如是五蕴身,与法身何异。
秖因一念迷,情生分秽净。
净秽悟由心,当念绝邪正。
佛以此智證,法化无同别。
示现别中同,同中别自晰。
光耀百千年,福被我遗教。
神光触金轮,仰瞻如梦觉。
栖贤发瑰异,感激当其运。
移光照岭南,慈曜无远近。
佛子学聚沙,燔土紫金斓。
崔巍海螺巅,晶晶逼霄汉。
举目道与会,布发形俱泮。
见闻起遐情,究此未来际。
念念尽圆明,身与心毋戾。
《丹霞舍利塔》【明·释函是】心光彻内外,如珠入五色。珠与色无性,非离亦非即。非即超形骸,非离浃营卫。月在千波中,波波摇青霁。凡圣唯一心,湛昏成二谛。示生死涅槃,而实无坚脆。脆以别生死,坚光表性义。本从心生色,迷色乃有二。蚌含明月珠,体合百骸粹。领纳镜中像,想即妙观智。流注皆真常,分别非明记。如是五蕴身,与法身何异。秖因一念迷,情生分秽净。净秽悟由心,当念绝邪正。佛以此智證,法化无同别。示现别中同,同中别自晰。光耀百千年,福被我遗教。神光触金轮,仰瞻如梦觉。栖贤发瑰异,感激当其运。移光照岭南,慈曜无远近。佛子学聚沙,燔土紫金斓。崔巍海螺巅,晶晶逼霄汉。举目道与会,布发形俱泮。见闻起遐情,究此未来际。念念尽圆明,身与心毋戾。
https://shici.929r.com/shici/Bd6Jc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