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阴叠叠竹萧萧,出水秧针绿意饶。
几簇人声喧渡口,半江夕照卖鱼苗。
榕阴叠叠竹萧萧,出水秧针绿意饶。
几簇人声喧渡口,半江夕照卖鱼苗。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乡村的一幅生动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首句“榕阴叠叠竹萧萧”,以“榕阴”与“竹萧萧”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片幽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榕树的浓荫与竹林的轻摇,不仅为夏日的乡村增添了几分凉爽,也暗示着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和谐的生态环境。
次句“出水秧针绿意饶”,通过“出水秧针”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稻田中新生的秧苗破土而出的情景。绿色的秧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盎然,透露出丰收的希望和农人的辛勤付出。
第三句“几簇人声喧渡口”,描绘了乡村渡口的热闹场景。几簇人声喧闹,可能是村民们在渡口忙碌着,或是闲聊着日常琐事,这样的场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和谐。
最后一句“半江夕照卖鱼苗”,将画面推向高潮。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金光闪闪,与远处的村落、近处的人声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画面。同时,卖鱼苗的场景不仅体现了渔民的生计,也寓意着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乡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蘋洲沈短日。望素云黄鹤,辽天无极。思悲顿寥寂。
剩锦笺凄调,玉棺铭笔。吟边易篑。
老臣心、词人一席。
痛百年垂死,中兴病枕,几番寻觅。曩昔。
云瑶校曲,桐荫题图,倏成陈迹。
翠微峭壁,傍船指空沈碧。
抚遗编依黯,高歌不忍,泪落江南怨笛。
又伤心、汐社春芜,盟沤无色。
谁返神仙宅。听訇然、擘开列嶂,正欢迎客。
四百卅峰云乱下,虎瑟鸾车于役。
更为子、征尘拭拂。
玉女冈头猜好梦,又飞来、蝴蝶麻姑侧。
行乐事,此时及。十年我失江湖策。
走天涯、批风抹月,未安泉石。
漫说梅花同结社,依旧江南渭北。
阑不住、披图情急。
珍重故人深浅去,告山灵、一角留余席。
随杖履,数晨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