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香严之山天下望,何必楞伽称海上。
龙湫直下一万尺,鹘崖突起三千丈。
借问何人出其中,前有国师后闲公。
中间有人骑乳虎,大雄敬树真卧龙。
山中壮气今重振,堂上老人提旧印。
晶明如住广寒深,渊泉自吸沧溟尽。
兄今三十未为老,名利波涛拔身早。
向来自裂子夏冠,翻然便刬天然草。
如兄勇锐世莫比,谁与同生亦同死。
只今文采尚未章,人道香严有真子。
隋河浑浑日夜流,兄今倚柁到南州。
南州水洁草如染,自在沩山水牯牛。
君不见香严之山天下望,何必楞伽称海上。
龙湫直下一万尺,鹘崖突起三千丈。
借问何人出其中,前有国师后闲公。
中间有人骑乳虎,大雄敬树真卧龙。
山中壮气今重振,堂上老人提旧印。
晶明如住广寒深,渊泉自吸沧溟尽。
兄今三十未为老,名利波涛拔身早。
向来自裂子夏冠,翻然便刬天然草。
如兄勇锐世莫比,谁与同生亦同死。
只今文采尚未章,人道香严有真子。
隋河浑浑日夜流,兄今倚柁到南州。
南州水洁草如染,自在沩山水牯牛。
这首诗描绘了对友人不愚兄即将前往香严山的送别之情,以及对香严山壮丽景色的赞美。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川的雄伟和自然界的神奇,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勇敢追求理想、超越世俗的赞赏。
首句“君不见香严之山天下望”,开篇即以“香严之山”引人入胜,点明地点,同时以“天下望”强调其非凡的地位。接着,“何必楞伽称海上”一句,通过对比楞伽山(佛教圣地)与香严山,进一步突出香严山的独特魅力。
“龙湫直下一万尺,鹘崖突起三千丈”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香严山的壮观景象: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崖壁陡峭高耸,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借问何人出其中,前有国师后闲公”两句,通过询问的方式,引出了香严山的历史人物,暗示这里曾孕育过高僧大师,增添了神秘色彩。
“中间有人骑乳虎,大雄敬树真卧龙”两句,继续描绘香严山的神奇之处,想象中有猛虎骑乘,更有大树如同卧龙,充满了神话般的想象。
“山中壮气今重振,堂上老人提旧印”两句,转而描写香严山的精神传承,山中依然充满活力,老人手持旧印,象征着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晶明如住广寒深,渊泉自吸沧溟尽”两句,将香严山的清澈与深邃比作广寒宫的清冷与大海的广阔,进一步渲染了其独特的自然风貌。
“兄今三十未为老,名利波涛拔身早”两句,转向对友人的评价,赞扬他虽年仅三十,却已摆脱名利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
“向来自裂子夏冠,翻然便刬天然草”两句,进一步描述友人的个性和追求,他像子夏一样独立思考,勇于打破常规,追求自然本真的生活。
“如兄勇锐世莫比,谁与同生亦同死”两句,表达了对友人勇气和决心的高度赞扬,认为他是独一无二的,希望与他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只今文采尚未章,人道香严有真子”两句,预示着友人未来的成就还未完全展现,但人们已经预见他在香严山的影响。
“隋河浑浑日夜流,兄今倚柁到南州”两句,以隋河的流淌比喻时间的流逝,友人即将启程前往南方,开启新的旅程。
“南州水洁草如染,自在沩山水牯牛”两句,描绘了友人即将到达的南州景象,水清草绿,自由自在,与沩山水牯牛的悠闲生活相呼应,预祝友人能在新环境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香严山的赞美和对友人不愚兄的深情寄语,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诗意。
春溪水暖绿蒲沉,两两游鳞跃紫金。
必以直钩应不得,果知非命亦何心。
舟吞远海鲸鲵老,饵满平湖网罟深。
纵尔岂知吾有意,渭川人去事难寻。
吕侯妙章句,珠玉走邻境。
想当落笔时,豪迈不淹顷。
智果古精舍,松篁转冈岭。
幽人所盘礴,俗客作远屏。
春云忽解剥,林日光炯炯。
门迎有高僧,乌用赋渴井。
开缄读数过,令我发深省。
老来习懒放,万事废不整。
犹怜閒中趣,日月颇增永。
何当遂浮家,百口具舴艋。
不见六一翁,梦寐在清颍。
人生会如意,岁晚果得请。
长安一夜雪,酒价涌朝市。
何人独耐寒,翛然立庭砌。
盈盈竹间梅,靓妆欲谁媚。
冰肌与玉骨,似不胜风袂。
丰年贵三白,麟凤敢称瑞。
要令舆论协,庶遂我心慰。
春回在朝夕,枯荄动和气。
尤怜麦盖锦,秀发功必倍。
忧葵亦何为,度日同度岁。
不如拥百城,陶然六经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