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髯绿发三四椽,茅斋高下轻且轩。
清风入夜可人意,来与夫子调朱弦。
连日秋阴荡残暑,抖擞烦襟欲轻举。
简编灯火置勿论,且快蛟龙得云雨。
苍髯绿发三四椽,茅斋高下轻且轩。
清风入夜可人意,来与夫子调朱弦。
连日秋阴荡残暑,抖擞烦襟欲轻举。
简编灯火置勿论,且快蛟龙得云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与友人王觉民的《松轩》相呼应而作。通过诗中“苍髯绿发三四椽,茅斋高下轻且轩”这样的开篇,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刻体验和细腻描绘。他用“苍髯绿发”形容松树的茂密,而“茅斋”则是古代隐士居所的象征,通过“高下轻且轩”,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所处的是一片宁静而又不失雄伟的山林之中。
接着,“清风入夜可人意,来与夫子调朱弦”表达了诗人在和谐的自然环境中,借助清风的陪伴,与友人共同演奏琴瑟,享受着心旷神怡的时光。“夫子”指的是孔子,这里用以表示对知识、艺术的尊崇。
随后,“连日秋阴荡残暑,抖擞烦襟欲轻举”描绘了连续几天的秋季阴雨消除了夏末的余热,让人感到心中的烦躁也随之烟消云散,想要摆脱重担。
最后,“简编灯火置勿论,且快蛟龙得云雨”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希望和祝愿。诗中“简编灯火”意味着时间在悄然流逝,而“勿论”是不要计较之意;“且快蛟龙得云雨”中的“蛟龙”象征着变化与力量,诗人在此表达了希望能够像神话中的蛟龙一样,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得到想要的成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艺术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望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