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陀上路,东去通康庄。
当年断肠别,观者同彷徨。
迢迢陀上路,东去通康庄。
当年断肠别,观者同彷徨。
这首诗名为《陀上》,是明代诗人吴与弼所作。诗中描绘了一条通往远方的道路,诗人站在道路之上,遥望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迢迢陀上路,东去通康庄",开篇即以悠长而遥远的路途,勾勒出一幅壮阔的画面,仿佛引领读者一同踏上征途,追寻心中的理想与希望。
"当年断肠别,观者同彷徨",这两句则将情感的深度进一步挖掘。"断肠别"不仅指离别的痛苦,更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和不舍。"观者同彷徨"则暗示了不仅仅是诗人一人在经历离别的伤痛,而是整个社会、时代都在面对离别与变迁时的迷茫与不安。这种共情的力量,使得诗句超越了个人的情感表达,成为对历史、社会变迁的一种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远的历史视角,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敏感洞察。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离别的哀歌,更是一曲对人生追求、对理想坚持的赞歌。
玉堂四字重千金,宸翰亲挥赐禁林。
地望转从今日贵,君恩无似此时深。
宴回上苑花初发,麻就中宵月未沈。
衣惹御香拖瑞锦,笔宣皇泽洒春霖。
院门不许闲人入,仙境宁教外事侵。
我直承明逾二纪,临川实动羡鱼心。
雨雪正霏霏,令人不忆归。
地炉僧坐暖,山枿火声肥。
隔纸烘茶蕊,移铛剥芋衣。
知君在霄汉,此兴得还稀。
郢客相寻夜,荒庭雪洒篙。
虚堂看向曙,吟坐共忘劳。
溪冻声全减,灯寒焰不高。
他人莫相笑,未易会吾曹。
戚戚复戚戚,期怀安可释。
百年金石心,中路生死隔。
新坟应草合,旧地空苔色。
白日灯荧荧,凝尘满几席。
悒悒复悒悒,思君安可及。
永日在阶前,披衣随风立。
高楼暮角断,远树寒鸦集。
惆怅几行书,遗踪墨犹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