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学仙者》
《赠学仙者》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微径透重峦,茅堂竹叶冠。

方瞳映骨静,秀气逼人寒。

夜火装丹灶,晴霜醮石坛。

不须惊浅俗,轻举入云端。

(0)
翻译
小路穿过重重山峦,茅草屋顶上覆盖着竹叶。
明亮的眼睛映照出骨骼的宁静,清秀之气使人感到寒意。
夜晚的灯火照耀着炼丹炉,晴天的霜露洒在石坛上。
无需惊动凡夫俗子,轻轻一飞就能升上云霄。
注释
微径:狭窄的小路。
重峦:层层叠叠的山峰。
茅堂: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竹叶冠:竹叶覆盖的屋顶。
方瞳:明亮的眼睛。
骨静:骨骼显得平静。
秀气:清秀的气质。
逼人寒:令人感到寒意。
夜火:夜晚的炉火。
丹灶:炼丹的炉子。
晴霜:晴天的霜露。
石坛:石头做的祭坛。
浅俗:浅薄的世俗之人。
轻举:轻轻一飞。
云端:云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学者的生活景象和精神状态,充满了超脱俗世的高远情怀。

"微径透重峦,茅堂竹叶冠。"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居住在深山之中,一条小路通向幽深的山谷,茅草搭建的堂屋,头戴竹叶编织的帽子,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亲近、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

"方瞳映骨静,秀气逼人寒。"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学者清瘦的面容和内在的宁静之美,以及他所散发出的清冷而又不失灵动的气质。

"夜火装丹灶,晴霜醮石坛。"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可能是一位修炼丹药、追求长生不老的道家学者。在静谧的夜晚,他点燃着炉火进行煅烧丹药;而在清晨的露水中,他或许是在石头上进行某种净化或祭祀活动。

"不须惊浅俗,轻举入云端。"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赠诗对象学仙者的劝勉和自信表达。他不需要对世俗的喧嚣感到惊讶,因为他的精神世界已经超脱凡尘,可以轻松地升华至高远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鲜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学者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道家修炼的理解与尊重。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贺张百熙60寿联

燕国文章,横渠道德;曲江相业,博望边谋。

(0)

堂联

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

(0)

赠某上人联

看梅子熟时,个中人酸甜自得;

闻木稚香否,门外汉坐卧由他。

(0)

泰伯墓联

至德无称,三让两家天下;

高山可仰,一抔万古江南。

(0)

挽屠倬联

一病负殊恩,九派清江怀太守;

十年成大觉,二分明月吊诗人。

(0)

丰乐桥门联

水远天长,万古川原连泰渎;

年丰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