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头相应人希会,物物皆真体不殊。
但办肯心终不赚,情忘想尽入无馀。
自是出家无眼目,只言苦行落空虚。
甘贽在俗犹通理,妙晓无求自得珠。
头头相应人希会,物物皆真体不殊。
但办肯心终不赚,情忘想尽入无馀。
自是出家无眼目,只言苦行落空虚。
甘贽在俗犹通理,妙晓无求自得珠。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的作品《行者妙晓求颂》。诗中,妙晓行者强调了修行中的重要原则:一是心地纯净,不欺诈,"但办肯心终不赚",表明修行者应以真诚为本;二是忘却欲望,达到"情忘想尽入无馀"的境地,即心灵的净化和超越。他自谦为出家人"无眼目",并非视世俗为无物,而是认识到苦行虽有其价值,但若过于执着则可能落入"空虚",强调了修行的适度与平衡。最后,他指出即使在世俗中生活,也能通达道理,因为"甘贽在俗犹通理",而真正的智慧在于"无求自得珠",即不刻意追求,自然能获得内在的宝藏。整首诗寓含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对世俗生活的理解。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二十年中饵茯苓,致书半是老君经。
东都旧住商人宅,南国新修道士亭。
凿石养蜂休买蜜,坐山秤药不争星。
古来隐者多能卜,欲就先生问丙丁。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