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得诗画禅,逢场聊作戏。
蕴玉山故辉,含珠川以媚。
破帽与氅衣,装束殊高致。
试看一鞭挥,维摩果不二。
透得诗画禅,逢场聊作戏。
蕴玉山故辉,含珠川以媚。
破帽与氅衣,装束殊高致。
试看一鞭挥,维摩果不二。
此诗由乾隆皇帝所作,名为《七才咏题韩滉画卷七首(其三)》,虽非王维所撰,却也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禅理深刻的理解与融合。诗中以“透得诗画禅,逢场聊作戏”开篇,点明了艺术创作中的禅意与游戏精神,即在艺术表达中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如同禅宗修行般,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蕴玉山故辉,含珠川以媚”,这两句描绘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交融,山川因内在的美质而光辉四溢,河流因蕴含的珍珠而更加妩媚动人,象征着艺术作品能够像自然景观一样,以其内在的美质吸引人的心灵。
“破帽与氅衣,装束殊高致”,通过描述人物的装束,进一步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个性与风格,破帽与氅衣虽为寻常之物,但在特定的场合下,却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高雅气质,寓意艺术创作不应拘泥于形式,而应追求独特的表现力和内涵。
“试看一鞭挥,维摩果不二”,最后两句以生动的画面收尾,仿佛画家挥毫泼墨,维摩诘(佛教中的一位菩萨)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二法门,即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相通的,艺术创作亦是如此,通过艺术家的笔触,将世间万物的真谛展现出来,达到一种超越语言与形式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艺术与禅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憔悴谁能赋大招,会将菌桂杂申椒。
巷南邻里频相过,水北山人讵可邀。
细酌敢谋长袖舞,苦吟空咏寸岑遥。
耕耘赖有陶潜妇,不羡孙郎对大桥。
去年中秋时,我病起复仆。
苦遭水帝子,百计推不去。
床前客问病,草草壶觞具。
酬献呼稚子,应答烦老妪。
今年幸强健,佳节欣会遇。
况有座上客,萧散如鸥鹭。
尊前清兴发,岂数青蚊聚。
南山又朝隮,晚雨细如雾。
难追阿连玩,徒咏希逸赋。
阴晴天下同,吾事亦何预。
不须渊有珠,遑恤食无兔。
人无百中秋,对月复几度。
幸逢方外交,姑乐酒中趣。
君看清夜徂,草上已多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