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标前贡,西秦识旧城。
祭天封汉岭,掷地警孙声。
向日披沙净,含风振铎鸣。
方同杨伯起,独有四知名。
南楚标前贡,西秦识旧城。
祭天封汉岭,掷地警孙声。
向日披沙净,含风振铎鸣。
方同杨伯起,独有四知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浑壮丽的山川景象,融合了历史的深长与自然的恢宏。开篇“南楚标前贡,西秦识旧城”两句,以地理之转换,勾勒出一片广袤的地域文化背景,南楚和西秦均为古代的地名,它们不仅代表着不同的地域,也象征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文化内涵。"标前贡"和"识旧城"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文明的缅怀之情。
接着“祭天封汉岭,掷地警孙声”两句,则是将自然山川与古代历史事件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思考。"祭天"表达了一种对上天的敬畏,而"封汉岭"则指汉朝时期的疆界划分;"掷地警孙声"中的"孙声"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或事件,整体则表现出一种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回响与纪念。
"向日披沙净,含风振铎鸣"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山川时的心境。"向日"表明了诗人面向阳光的方向,而"披沙净"则象征着心灵的洗涤与纯洁;"含风"和"振铎鸣"共同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超凡脱俗的情境。
最后“方同杨伯起,独有四知名”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在文学上的定位和自信的表达。这里的"方同"意味着与他人并肩,而"杨伯起"应指唐代著名诗人杨巨源(字伯起),"独有四知名"则表示诗人对于自己文学成就的自豪,认为自己的诗歌在当时是独一无二、享誉四方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山川与历史事件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和文学成就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又取纱衣换,天晴起细风。
清阴花落后,长日鸟啼中。
水国乘舟乐,岩扉有路通。
州民多到此,犹自忆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