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
《金》全文
唐 / 李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南楚标前贡,西秦识旧城。

祭天封汉岭,掷地警孙声。

向日披沙净,含风振铎鸣。

方同杨伯起,独有四知名。

(0)
注释
南楚:指南方的楚国。
标:显赫。
贡:进贡。
西秦:西方的秦国。
识:辨认。
旧城:古老的城池。
祭天:祭祀上天。
封:划定。
汉岭:汉岭(可能指特定山脉)。
掷地:掷地有声。
警孙声:警示后人。
向日:面向太阳。
披沙:拨开沙尘。
含风:迎着风。
振铎:摇动铃铛。
方同:如同。
杨伯起:杨伯,历史人物,比喻兴起的人物。
独有:唯有。
四知名:四海闻名。
翻译
南方楚地显赫贡品献,西方秦地辨识古城踪。
祭祀天地选定汉岭为封疆,话语掷地警示孙辈要强。
阳光下沙尘尽显,微风吹过铃铛清响。
如同杨伯崛起,唯我名声独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浑壮丽的山川景象,融合了历史的深长与自然的恢宏。开篇“南楚标前贡,西秦识旧城”两句,以地理之转换,勾勒出一片广袤的地域文化背景,南楚和西秦均为古代的地名,它们不仅代表着不同的地域,也象征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文化内涵。"标前贡"和"识旧城"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文明的缅怀之情。

接着“祭天封汉岭,掷地警孙声”两句,则是将自然山川与古代历史事件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思考。"祭天"表达了一种对上天的敬畏,而"封汉岭"则指汉朝时期的疆界划分;"掷地警孙声"中的"孙声"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或事件,整体则表现出一种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回响与纪念。

"向日披沙净,含风振铎鸣"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山川时的心境。"向日"表明了诗人面向阳光的方向,而"披沙净"则象征着心灵的洗涤与纯洁;"含风"和"振铎鸣"共同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超凡脱俗的情境。

最后“方同杨伯起,独有四知名”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在文学上的定位和自信的表达。这里的"方同"意味着与他人并肩,而"杨伯起"应指唐代著名诗人杨巨源(字伯起),"独有四知名"则表示诗人对于自己文学成就的自豪,认为自己的诗歌在当时是独一无二、享誉四方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山川与历史事件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和文学成就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作者介绍
李峤

李峤
朝代:唐   字:巨山   籍贯:赵州赞皇(今属河北)   生辰:644~713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猜你喜欢

眉州燕游杂咏十首·其六起文堂

天地有万籁,中存韶濩音。

斯文未尝废,但见古犹今。

(0)

师廷珍以诗见惠因用其韵·其一

欲平靺鞨与坚昆,下诏旁求辟四门。

吾子莫孤明主意,建隆开国圣云孙。

(0)

赠墨工陈伯升

古墨法变今百年,雪斋乃能幻神药。

杜乂肤清卫玠神,眼明再见老陈作。

墨如人意随短长,用之不尽渠解笑。

须君笔端驭龙蛇,他日始信入木妙。

(0)

秋日杂兴·其一

凉飔动空谷,振我庭树枝。

鲜荣忽颦蹙,颜色惨不怡。

节序一如此,明当戒裘衣。

寒虫劝机杼,敦迫不贷时。

汝意固可尚,我机坐无丝。

(0)

初夏游谢公岩

又取纱衣换,天晴起细风。

清阴花落后,长日鸟啼中。

水国乘舟乐,岩扉有路通。

州民多到此,犹自忆髯公。

(0)

马可卿弃家学道衲衣椎髻飘然有物外之思赋二诗为赠·其一

去去休惊俗,循循且任真。

端能一宿觉,不负百年身。

有种谷斯熟,深根树自春。

向来陈处士,还带华阳巾。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