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缆符离日,君行殊未归。
寄书问毫杜,有梦向江西。
不见挥犀柄,顿惊响马蹄。
殷勤具鸡黍,多谢德公妻。
系缆符离日,君行殊未归。
寄书问毫杜,有梦向江西。
不见挥犀柄,顿惊响马蹄。
殷勤具鸡黍,多谢德公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薖所作的《寄汪信民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汪信民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系缆符离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通过“系缆”这一动作,形象地展现了离别时刻的场景。接下来的“君行殊未归”,直接点明了友人尚未归来,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期待。
“寄书问毫杜,有梦向江西。”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寄书询问友人的近况,同时在梦中寻找友人的踪迹,将思念之情寄托于书信和梦境之中。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方式,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不见挥犀柄,顿惊响马蹄。”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一句中的“挥犀柄”可能象征着友人手持的某种物品,暗示了友人的存在或活动;后一句的“响马蹄”则直接描绘了友人归来时的场景,通过声音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惊喜和期待的氛围。这种从期待到惊喜的心理变化,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热切期盼。
最后,“殷勤具鸡黍,多谢德公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归来后能受到热情款待的心愿,同时也通过“多谢德公妻”的表达,间接赞扬了友人的妻子,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家人的尊重和感激。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相聚时刻的向往。
晋阳初起甲,适从犹未决。
欲鼓行而西,仍恐进不克。
屈突凭坚城,退则为所蹑。
此策乃危道,腹背须受敌。
莫若攻河东,主之自裴寂。
公子曰不然,兵贵风雨疾。
吾席累胜威,西人望风匿。
智勇不及措,取同振槁叶。
倘顿坚城下,安坐糜日月。
众心既以离,大事去可惜。
济河定关中,约法十二则。
何哉隰城尉,一见如旧识。
何哉马邑丞,一呼忘旧隙。
壮士置幕府,参军置记室。
羲声布遐迩,文武焕然集。
而顾立幼君,盖其心欲得。
自为大丞相,总揆加九锡。
然后攘取焉,掩耳盗铃习。
前恭与后恭,两帝寻一辙。
神尧视世充,亦复何差别。
盖于起兵初,声罪讨弑逆。
吊民数淫虐,遍移四方檄。
庶几踵汤武,不循魏晋述。
尔时诸君子,惜哉见未及。
泰山有道士,献书魏公密。
当乘士马锐,直指江都邑。
执取独夫广,号令天下一。
斯谋奇而正,安往无俊物。
或隐于屠贩,或寄于盗贼。
优游黄冠中,乃见徐洪客。
郑公发迹等,出处故殊绝。
言可得而闻,招之不可得。
翩翩失所往,岂蹈烟雾窟。
不然縠城隅,全身化为石。
《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六》【清·黄毓祺】晋阳初起甲,适从犹未决。欲鼓行而西,仍恐进不克。屈突凭坚城,退则为所蹑。此策乃危道,腹背须受敌。莫若攻河东,主之自裴寂。公子曰不然,兵贵风雨疾。吾席累胜威,西人望风匿。智勇不及措,取同振槁叶。倘顿坚城下,安坐糜日月。众心既以离,大事去可惜。济河定关中,约法十二则。何哉隰城尉,一见如旧识。何哉马邑丞,一呼忘旧隙。壮士置幕府,参军置记室。羲声布遐迩,文武焕然集。而顾立幼君,盖其心欲得。自为大丞相,总揆加九锡。然后攘取焉,掩耳盗铃习。前恭与后恭,两帝寻一辙。神尧视世充,亦复何差别。盖于起兵初,声罪讨弑逆。吊民数淫虐,遍移四方檄。庶几踵汤武,不循魏晋述。尔时诸君子,惜哉见未及。泰山有道士,献书魏公密。当乘士马锐,直指江都邑。执取独夫广,号令天下一。斯谋奇而正,安往无俊物。或隐于屠贩,或寄于盗贼。优游黄冠中,乃见徐洪客。郑公发迹等,出处故殊绝。言可得而闻,招之不可得。翩翩失所往,岂蹈烟雾窟。不然縠城隅,全身化为石。
https://shici.929r.com/shici/FHnnE.html
散骑常侍辛,所闻谊至高。
挥手谢太常,报画甚琼瑶。
物极反必然,致至危是招。
宜乘兹大捷,归命于天朝。
诚廉附繇夷,上寿享松乔。
冉闵亦自道,吾属故晋髦。
迎惊都洛阳,分任州郡劳。
因势可就功,名贤或易操。
陇西义不食,是身等秋毫。
至今想其风,使人意也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