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荔枝·其二浪淘沙》
《荔枝·其二浪淘沙》全文
明 / 徐熥   形式: 词  词牌: 浪淘沙令

丹实满林馣。耀日红酣。由来佳品压江南。

汉苑杨梅应避色,卢橘香惭。沁齿有馀甘。

玉液中涵。钗头一朵美人簪。

记得乐天曾有句,映我绯衫。

(0)
鉴赏

这首《荔枝(其二)浪淘沙》是明代诗人徐熥所作,通过对荔枝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首先,“丹实满林馣,耀日红酣。”这两句以“丹实”形容荔枝的果实,色彩鲜艳,如同火焰一般在阳光下闪耀,生动地描绘了荔枝成熟时的诱人景象。“满林”则表现了荔枝树上果实累累的盛况,而“耀日红酣”则进一步强调了荔枝在阳光下的璀璨夺目。

接着,“由来佳品压江南。汉苑杨梅应避色,卢橘香惭。”这几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荔枝作为佳品的地位。诗人将荔枝与江南的其他水果如杨梅、卢橘相比较,指出荔枝不仅色泽鲜亮,味道也更为独特,以至于连汉苑中的杨梅都自愧不如,卢橘的香气也显得黯然失色。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荔枝形象的鲜明性和吸引力。

最后,“沁齿有馀甘。玉液中涵。钗头一朵美人簪。记得乐天曾有句,映我绯衫。”这几句继续赞美荔枝的美味和外形之美。诗人说荔枝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仿佛玉石中的液体,清新甘甜。同时,将荔枝比作美人头上的簪子,形象地描绘了其精致与美丽。最后,诗人引用白居易的诗句,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之情,并以“映我绯衫”结束,暗示荔枝的美色与自己的衣裳相互辉映,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荔枝的生动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的色、香、味、形之美,以及诗人对其深深的赞赏之情。

作者介绍
徐熥

徐熥
朝代:明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猜你喜欢

虞美人.庚子中秋遣悲

碧梧明烛秋如画,风露潇潇下。

小山金粟落闲阶,清月不知人恨又飞来。

海南一握愁难尽,但愿来生准。

博山炉冷夜如年,香死成灰灰死不成烟。

(0)

满江红.吴大帝庙

王座苔衣,拜遗像紫髯如乍。

想当日周郎陆弟,一时声价。乞食肯从张子布?

举杯但属甘兴霸。看寻常谈笑敌曹刘,分区夏。

南北限,长江跨。楼橹动,降旗诈。

欢六朝割据,从来谁亚?

原庙尚存龙虎地,春秋未辍鸡豚社。

剩山围衰草女墙空,寒潮打。

(0)

雪后登山

滕君似妒青山翠,万里峰峦铺玉碎。

苍凉四望野云低,江天静与茅亭对。

此时谁是景中人,王恭鹤氅难为绘。

我爱江天积雪幽,朗吟《雪赋》寄中流。

长江寂寞鱼龙没,坐向孤寒月影浮。

(0)

重游回澜寺·其一

百里支筇再到游,诗人元自爱探幽。

不须买得村头酒,醉杀满庭黄叶秋。

(0)

山居听雨

向晚关门卧,纱幮听雨眠。

秋声起林薄,凉意答山泉。

静许诗情得,清教俗虑捐。

至人何处梦,吾思本超然。

(0)

早春湖上遇雨

山色空濛雨更幽,落镫风里作春游。

剧谈往事浑忘倦,每恋清吟为少留。

云起忽遮岩畔寺,烟迷时下水边鸥。

徘徊未识梅花面,可是归舟载得愁。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