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实满林馣。耀日红酣。由来佳品压江南。
汉苑杨梅应避色,卢橘香惭。沁齿有馀甘。
玉液中涵。钗头一朵美人簪。
记得乐天曾有句,映我绯衫。
丹实满林馣。耀日红酣。由来佳品压江南。
汉苑杨梅应避色,卢橘香惭。沁齿有馀甘。
玉液中涵。钗头一朵美人簪。
记得乐天曾有句,映我绯衫。
这首《荔枝(其二)浪淘沙》是明代诗人徐熥所作,通过对荔枝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首先,“丹实满林馣,耀日红酣。”这两句以“丹实”形容荔枝的果实,色彩鲜艳,如同火焰一般在阳光下闪耀,生动地描绘了荔枝成熟时的诱人景象。“满林”则表现了荔枝树上果实累累的盛况,而“耀日红酣”则进一步强调了荔枝在阳光下的璀璨夺目。
接着,“由来佳品压江南。汉苑杨梅应避色,卢橘香惭。”这几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荔枝作为佳品的地位。诗人将荔枝与江南的其他水果如杨梅、卢橘相比较,指出荔枝不仅色泽鲜亮,味道也更为独特,以至于连汉苑中的杨梅都自愧不如,卢橘的香气也显得黯然失色。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荔枝形象的鲜明性和吸引力。
最后,“沁齿有馀甘。玉液中涵。钗头一朵美人簪。记得乐天曾有句,映我绯衫。”这几句继续赞美荔枝的美味和外形之美。诗人说荔枝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仿佛玉石中的液体,清新甘甜。同时,将荔枝比作美人头上的簪子,形象地描绘了其精致与美丽。最后,诗人引用白居易的诗句,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之情,并以“映我绯衫”结束,暗示荔枝的美色与自己的衣裳相互辉映,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荔枝的生动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的色、香、味、形之美,以及诗人对其深深的赞赏之情。
王座苔衣,拜遗像紫髯如乍。
想当日周郎陆弟,一时声价。乞食肯从张子布?
举杯但属甘兴霸。看寻常谈笑敌曹刘,分区夏。
南北限,长江跨。楼橹动,降旗诈。
欢六朝割据,从来谁亚?
原庙尚存龙虎地,春秋未辍鸡豚社。
剩山围衰草女墙空,寒潮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