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辚辚,车辚辚,触髅挽车挽断筋。
借问何辛辛,一家骨肉在一身。
红丝系足非良因,彩衣儿女徒欣欣。
载重力微每见嗔,鞭之扑之亦有因。
嗟哉髑髅之骨已如银,髑髅之苦如积薪。
髑髅入土还笑人,后车来者无停轮。
车辚辚,车辚辚,触髅挽车挽断筋。
借问何辛辛,一家骨肉在一身。
红丝系足非良因,彩衣儿女徒欣欣。
载重力微每见嗔,鞭之扑之亦有因。
嗟哉髑髅之骨已如银,髑髅之苦如积薪。
髑髅入土还笑人,后车来者无停轮。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髑髅挽车图》描绘了一幅悲惨的场景。诗中通过“车辚辚”和“触髅挽车挽断筋”的描绘,展现出一幅人力挽车载重的艰辛画面,骷髅的形象令人触目惊心。诗人借问行人“何辛辛”,揭示出挽车者的痛苦和无奈,他们为了家庭生计,不得不承受巨大的身心折磨。
“红丝系足非良因,彩衣儿女徒欣欣”一句,对比鲜明,揭示了生活的不公,活着的人为生活所迫,而死去的人却成为生者的负担。诗人感慨“载重力微每见嗔,鞭之扑之亦有因”,表达了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深深同情和批判。
最后,“嗟哉髑髅之骨已如银,髑髅之苦如积薪”形象地写出骷髅的凄凉和苦痛,仿佛它们也能嘲笑那些继续压榨它们的生者。结尾“后车来者无停轮”则预示着这种苦难还将延续,令人深感悲哀。
整首诗以骷髅挽车为载体,寓言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公,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深刻的社会批判价值。
湖海襟期,烟霞气宇,天下星郎。
有灵方肘后,年年却老,神锋耳底,夜夜腾光。
万卷蟠胸,千钟蘸甲,衮衮词源三峡滂。
功成处,见须弥日月,河岳星霜。兴来引笔千行。
看举世何人是智囊。
任纵横万变,难瞒道眼,优游自乐,不识愁肠。
闹市业中,密林静处,鼻观常闻三界香。
天书到,听笙箫竞奏,幢盖班行。
子云游天禄,华藻锐初学。
覃思晚有得,晦显无适莫。
寥寥邹鲁后,于此归先觉。
岂尝知符命,何苦自投阁。
长安诸愚儒,操行自为薄。
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
孟轲劝伐燕,伊尹干说亳。
叩马触兵锋,食牛要禄爵。
少知羞不为,况彼皆卓荦。
史官蔽多闻,自古喜穿凿。
孟光求婿得梁鸿,庑下相随不讳穷。
卓荦才名今日事,萧条门巷古人风。
五噫尚与时多忤,一笑兼忘我屡空。
六月尘沙不相贷,泫然搔首又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