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渚鶱谒天帝孙,支机持走归中原。
玉局胡乃公案翻,曰此中山有石存。
置之平几承以盆,作歌七字探天根。
雷门布鼓予缀言,走笔趁韵赓其元。
鹊渚鶱谒天帝孙,支机持走归中原。
玉局胡乃公案翻,曰此中山有石存。
置之平几承以盆,作歌七字探天根。
雷门布鼓予缀言,走笔趁韵赓其元。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和苏轼刻盆石诗韵》。诗中以独特的想象力和艺术手法,描绘了对古代传说的想象与思考。
首先,“鹊渚鶱谒天帝孙”,开篇即以神话色彩浓厚的场景引入,仿佛一只鹊鸟在渚洲上向天帝的孙子行礼,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接着,“支机持走归中原”,描述了一件神奇的物品——支机石,它被携带返回人间,预示着非凡的力量或知识即将降临。
“玉局胡乃公案翻”一句,将玉局(可能指玉制的棋盘)与公案(法律案件)结合,形成一种奇特的对比,暗示了某种不寻常的事件或真相即将揭露。
“曰此中山有石存”则进一步展开故事,指出在某座山中,存在着一块特殊的石头,这为后续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置之平几承以盆”描绘了将这块石头放置在平滑的桌子上,并用盆子承托,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对石头的尊重,也暗示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作歌七字探天根”表明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探索宇宙的奥秘,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追求。
“雷门布鼓予缀言,走笔趁韵赓其元”则是诗人自述,表示自己如同雷声中的鼓声,以诗歌的形式回应前人的作品,继续传承和发扬古代文化的精髓。
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富有诗意,既展现了对古代传说的想象,又蕴含了对自然、宇宙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