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历迎新露荚残,水晶宫殿晓光寒。
日陪仙仗温风转,云护神驱瑞霭盘。
苇戟载颁均帝祉,桃弧一射致民安。
威容曾许云中见,又对彤墀得细看。
宝历迎新露荚残,水晶宫殿晓光寒。
日陪仙仗温风转,云护神驱瑞霭盘。
苇戟载颁均帝祉,桃弧一射致民安。
威容曾许云中见,又对彤墀得细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迎新年庆典的景象,充满了神话色彩和仙境般的美好。宝历年间(公元825-827年),唐朝的国力已趋于衰落,但宫廷中的节日庆典仍旧热闹非凡。
"宝历迎新露荚残,水晶宫殿晓光寒。"
这一句描写了新年的到来,夜晚的露珠尚未干涸,而宫殿中早晨的阳光透过水晶般清澈的窗户,显得分外寒冷。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日陪仙仗温风转,云护神驱瑞霭盘。"
这里写到了太阳与神仙车驾并行,温暖的春风拂面,而天上的云朵则像是为神灵护航,祥瑞之气弥漫。这两句诗通过对日月及天地间神异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自然、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
"苇戟载颁均帝祉,桃弧一射致民安。"
这两句写的是使用苇茎制成的仪仗(古代用来象征权威和尊贵的器物)分发天子的恩泽,而神箭则是用来镇压邪恶、保佑百姓平安的神圣之物。这描绘了帝王通过神异之物传递福祉给民众的情景。
"威容曾许云中见, 又对彤墀得细看。"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曾在云端见到过帝王的威严雄伟,又在红色的台阶上仔细观赏。这不仅是对帝王形象的颂扬,也显示出诗人对于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宫廷节日庆典、仙境景色和神异物品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充满神话色彩的盛世图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帝王权威的认同和赞美。
一雨五日馀,南州三伏凉。
唤客近方沼,笑谭引杯长。
相将复登楼,月色在屋梁。
念我怀百忧,忽忽发变苍。
及此少自舒,觞咏未可忘。
孤光凛下照,景妙无留藏。
沙边数白鹭,欲下仍翔徉。
群动亦自得,如我四体康。
平生子游子,虚白生吉祥。
官舍并楼居,登临筋力强。
未可效王粲,居然思故乡。
平生佳绝处,心事付江梅。
县圃经年见,芳樽薄暮开。
朗吟空激烈,烧烛且徘徊。
未逐徵书去,穷冬尚一来。